健康誤區

晚上吃東西易長胖是謠言

為了健康,你恪守著關於飲食的種種箴言。但是你知道嗎,那些你一直深信不疑的飲食箴言,其實很多是充滿了片面性的謊言!現在,是還你真相的時候了。

【謠言一】:晚上吃東西會長胖

由於全球肥胖問題越來越嚴重,科學家對肥胖、脂肪、減肥進行了大量、長期並有發展性的研究。研究者不斷指出減肥的鐵律:肥胖者想要有效減肥,晚上最好不要吃東西。這個減肥“限食”時間有多種版本。起初的研究結論是,晚上9點後不要再進食任何食物。當人們對這個觀念深信不疑時,“晚上8點之後不吃東西”、“睡覺前3個小時不吃東西”的新說法又層出不窮。

除了權威研究結論,想減肥者還把明星當作減肥“勵志姐”,瘋狂學習他們的減肥成功模式。“性感女神”舒淇保持火辣身材的秘訣之一是:晚上6點後不吃東西。這又是減肥“限食”時間的另一種認識。

“晚上不要吃東西”的基礎在於,夜間活動量小,能量消耗低,若攝入的食物量過多,身體無法消耗的熱量將會被轉化為脂肪儲存於體內,便將導致肥胖。

然而,這一減肥鐵律不僅僅讓人們簡單地認識到晚上不吃東西對減肥有幫助,也讓人們有了一種根深蒂固的潛意識:晚上吃東西會發胖!

“晚上八點後吃東西會發胖”,事實真的如此嗎?

美國醫學專家阿龍·卡羅爾和蕾切爾·弗雷曼教授在他們的出版書籍中對上述理論予以否決。他們指出,人變胖是因為攝入的卡裡路比他們身體消耗的多。他們認為,肥胖的決定因素是“吃多少東西,而不是你什麼時候吃”。

熱量是沒有時間觀念的。從熱量吸收上來看,淩晨6點30分和晚上8點20分毫無區別。另外,餓著肚子睡覺會干擾正常睡眠。

我們不妨先來瞭解下長胖的原理和過程。

人變胖的過程很複雜,但可以進行簡單的描述。當人們進食後,食物便會轉化為能量,以維持身體的新陳代謝運作及日常活動。一旦所攝取的食物(能量)無法被身體即時消耗,這些剩餘的能量便會變成中性脂肪儲存於脂肪細胞之中,使得脂肪細胞體積增加,也就引起了肥胖。

美國俄勒岡醫科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一年時間觀察猴子的食物行為與體重之間的聯繫。這些最為研究物件的猴子有不同的飲食制度。有些猴子在白天進食熱量食物,而另一些是在晚上。而晚上食用熱量占白天總熱量的6%-64%。研究中發現,習慣於晚上吃東西的猴子的體重指數與白天進食的猴子的體重指數非常接近。

科學家們證實:進食時間對於體重增加並不起主要作用。肥胖最主要的元兇在於飲食總體的熱量過高。由此可見,攝入與消耗是否均衡,是決定體重增加、減少還是保持的關鍵。無論什麼時間進食東西,身體都會將多餘的卡裡路儲存下來,轉變成脂肪。

為何會有“八點後不能吃東西”的認知?

既然肥胖由“攝入”與“消耗”二者決定,那麼,當消耗=攝入時,我們可以保持體重;當消耗攝入時,我們就可以減肥。

人們晚上活動量少,身體消化吸收、轉化功能也變得慢。可見,在消耗多的白天進食多點,減少晚上進食或則不進食,這樣更有利於減肥。或許,“8點後不能吃東西”是對需要減肥者更有用的資訊。因此,“8點後不能吃東西”是減肥的必要條件,但不是減肥的充分條件,也不是發胖的充分條件。

晚上可以吃什麼?

科學飲食的諺語是:早飯要吃好,午飯要吃飽,晚飯要吃少。晚飯的“少”是指熱量少、脂肪少。所以,如果晚上吃高熱量、高脂肪食物太多,必然會造成熱量過剩。因此,即便我們晚上可以吃,但也不能亂吃、通吃。應該採用低熱量、低脂肪、高膳食纖維的飲食,減少高熱量、高脂肪飲食。

要減肥,除了注意晚上進食情況,我們還應調整飲食結構。減肥時的熱量結構應為:脂肪熱量為全天熱量的25%左右,碳水化合物55%,蛋白質20%。重度肥胖者的比例則應控制在脂肪20%,碳水化合物60%,蛋白質20%。其中,最好選擇粗雜糧來提供碳水化合物。

【謠言二】:吃土豆容易發胖

很多人都把土豆當成容易發胖的食物,其實不然。土豆含有澱粉,但是它們的含水量高達70%以上,真正的澱粉含量不過20%,其中還含有能夠產生飽脹感的膳食纖維,所以用它來代替主食不但不容易發胖,還有減肥的效果。

土豆之所以被人們看成是容易發胖的食品,完全是因為傳統的烹飪方法不當,把好端端的土豆做成炸薯條、炸薯片。一隻中等大小的不放油的烤土豆僅含幾千卡熱量,而做成炸薯條後所含的熱量能高達200千卡以上。令人發胖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它吸收的油脂,做過土豆燒牛肉的人都知道,土豆的吸油力是很強的。

【謠言三】:蜂蜜的熱量低,有助於減肥

如果你寄希望於蜂蜜來減肥,那麼你的希望往往會落空。事實上,100克蜂蜜含有303卡路里的熱量,100克糖含有399卡路里的熱量,前者的熱量僅略低於後者。不過,在鉀、鋅和銅的含量方面,蜂蜜的營養價值比糖高。

【謠言四】:沙拉對人體健康極為有益

大概是因為沙拉的卡路里含量低,因此為許多人所青睞。沙拉所含的水分多達80%,但實際上人體從沙拉中所攝取的養分也是很低的,不僅如此,大部分的女性並不宜吃太多的沙拉。因為通常女性的體質都偏冷,吃太多沙拉容易造成新陳代謝差,血液迴圈不好,經期不順,皮膚沒有光澤,甚至產生皺紋。此外,許多蔬菜的硝酸鹽含量都也較高,這主要來源於種植蔬菜的肥料,其潛在危險不可小視。

【謠言五】:蔬菜生吃更健康

不少蔬菜生吃確實更健康,因為那樣能最好地保留其中的營養。但生吃並不適合所有的蔬菜,如土豆、豆角和茄子含有有毒的物質,務必烹飪煮熟後才能食用。胡蘿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但人體只有在吃胡蘿蔔的同時攝入脂肪,才能從中獲取足夠的維生素A。胡蘿蔔裡面所含的胡蘿蔔素是屬於脂溶性的物質,只有在油炸或油炒過程中才能充分釋放出來。

【謠言六】:新鮮蔬菜比冷藏蔬菜更健康

如果是指剛從菜地裡採摘下來的新鮮蔬菜,這種說法沒有任何問題。但事實上我們吃到的蔬菜大都沒有那麼新鮮了,而通常都是儲存了幾天之久的了,其維生素也在儲存的過程中逐漸地損失掉。相反,超低溫快速冷凍的蔬菜就能保持更多的維生素,因為蔬菜採摘之後即速凍,就能很好地防止了維生素的流失。

【謠言七】:熱帶水果中的酶有助於瘦身

如果真是這樣那有多好啊,我們只需要吃鳳梨和木瓜體重就能降下來了。但事實上,熱帶水果所含的酶,具有支援蛋白質消化的功能,使食物更好地為人體吸收,但身體的脂肪卻不會被燃燒掉。因此,瘦身不能靠酶來實現。

【謠言八】:喝礦泉水絕對可以放心

很多人說礦泉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對人體更有益。

但是礦泉水也會受到土地中有害物質(如汞和鎘)的污染。近日,荷蘭科學家對16個國家出產的68種不同品牌的瓶裝礦泉水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礦泉水更容易受到危險微生物和細菌的污染,其中蘊含的致病微生物要比想像中的多得多。儘管這些細菌可能並不會對健康人的身體造成太大的威脅,但對那些免疫力較弱的人來說,瓶裝礦泉水中的細菌可能會造成相當大的危險。

【謠言九】:喝咖啡有損人體健康

咖啡容易導致體內的鈣質流失,但是只要在咖啡中加入牛奶就可以彌補這一不足了。事實上,咖啡對人體是有益處的,它能促使腦細胞興奮,具有提神的功效。早上起床後如果覺得尚未睡醒,頭腦昏沉沉的,那就喝一杯咖啡吧,頭腦會立即清醒過來。喝咖啡只要不過度、不上癮,並加入牛奶再喝,並不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損害。

【謠言十】:喝酒可以暖身

飲一杯酒之後雖然人會感到周身暖和,但這僅是一種錯覺,人的體溫實際上不升反降了。因為皮膚下的微細血管因飲酒而迅速擴張,血液由於表面擴大而較快地降溫,體溫也因而下降了。

【謠言十一】:紅糖比白糖更有益

紅糖和白糖都是由甘蔗或甜菜提取出來的,紅糖的製作工藝較白糖稍微簡單一些,其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纖維素也較多,而且釋放能量較快,吸收利用率也更高。但是,紅糖所含的糖分、熱量幾乎和白糖一樣。而且,紅糖的味道不如白糖那麼甜,人們在喝茶和咖啡時自然而然就會多放些,所以其實紅糖有時候比白糖更危險。

【謠言十二】:深色雞蛋比淺色淺色雞蛋營養價值高

深色往往是健康和營養價值高的代名詞,但雞蛋殼的顏色只與母雞的品種有關。雞蛋營養價值的高低完全取決於母雞的健康狀況以及每日所餵食飼料的品質。

【謠言十三】:褐色麵包就是全麥麵包

注意飲食健康的人,卻經常被食品的顏色所迷惑:褐色麵包被看作是健康和營養價值更高的食品。殊不知那只是麵包師烘制麵包時添加的食用色素,從而使褐色麵包更具有誘人購買的色調。因此褐色麵包並不等於全麥麵包,購買全麥麵包最好看清標識。

【謠言十四】:葡萄糖能使人保持極佳狀態

雖然葡萄糖快速提供的“閃電能”可以使人短時間內頭腦清醒、精神飽滿,但這種能量會很快地被消耗掉,人甚至會感覺到比以前更饑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