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茶藝與茶文化、茶道、茶俗

一)茶藝與茶文化

"文化"的定義莫衷一是, 因而對茶文化的理解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既有廣義的理解, 也有狹義的理解。 與茶藝一樣, 筆者對於茶文化也取狹義的理解, 認為茶文化是茶事活動中所形成的精神文化。 不僅如此, 筆者還主張, 茶文化是茶學的一部分, 它與茶科技、茶經貿鼎足而三, 共同構成茶學。 茶學橫跨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兩大領域, 茶文化是茶學中的人文科學部分。 在茶文化中, 飲茶文化是主體, 茶藝和茶道又是飲茶文化的主體。 茶藝無論是內涵還是外延均小於茶文化。

筆者反對將茶藝的內涵和外延無限擴大, 以致于等同茶文化, 並進入到茶科技、茶經貿領域的理解, 而是視茶藝及茶藝文化為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茶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二)茶藝與茶道

目前海峽兩岸茶文化界對"茶道"的定義也不統一, 筆者認為,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 包含茶藝、禮法、環境、修行四大要素。 [11]茶藝是茶道的基礎, 是茶道的必要條件, 茶藝可以獨立於茶道而存在。 茶道以茶藝為載體, 依存於茶藝。 茶藝重點在"藝", 重在習茶藝術, 以獲得審美享受;茶道的重點在"道", 旨在通過茶藝修心養性、參悟大道。 茶藝的內涵小於茶道, 茶道的內涵包容茶藝。 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 其外延介於茶道與茶文化之間。

茶道的內涵大於茶藝, 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 筆者反對將茶藝、茶道視為"一體兩面"的觀點。 蔡榮章先生在《現代茶思想集》中說:"我認為茶道、茶藝都可以表示茶藝在文化上的內涵, 無需因使用的名稱強加解釋其差異。 但可以因為使用的場合分開使用不同的名稱:如要強調有形的動作部分,

則使用茶藝, 強調茶引發的思想與美感境界, 則使用茶道"。 [12]王玲女士亦說:"茶藝與茶道精神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 我們這裡所說的藝, 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我們這裡所說的道, 是指藝茶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 有道而無藝, 那是空洞的理論;有藝而無道, 藝則無精、無神。 ""茶藝, 有名, 有形, 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茶道, 就是精神、道理、規律、本源與本質, 它經常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但你卻完全可以通過心靈去體會。 茶藝與茶道結合, 藝中有道, 道中有藝, 是物質與精神高度統一的結果。 "[13]蔡榮章、王玲都以為茶藝、茶道的外延一致, 兩著相互依存。 然而茶藝、茶道的內涵、外延均不相同,
應嚴格區別二者, 不要使之混同。

(三)茶藝與茶俗

所謂茶俗, 是指一些地區性的用茶風俗, 諸如婚喪嫁娶中的用茶風俗、待客用茶風俗、飲茶習俗等, 講茶俗一般指的是飲茶習俗。

中國地域遼闊, 民族眾多, 飲茶歷史悠久, 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飲茶習俗。

不同的民族往往有不同的飲茶習俗, 同一民族卻因居住在不同的的省份或地區而有不同的飲茶習俗。 如四川的"蓋碗茶", 江西修水的"菊花茶"、婺源的"農家茶", 浙江杭嘉湖地區和江蘇太湖流域的"薰豆茶", 雲南白族的"三道茶"、拉祜族的"烤茶"等。 茶俗是中華茶文化的構成方面, 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

茶藝著重在茶的品飲藝術, 追求品飲情趣。 茶俗的側重在喝茶和食茶, 目的是解決生理需要、物質需要。 有些茶俗經過加工提煉可以為茶藝, 但絕大多數的茶俗只是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的一種。 雖然也可以表演, 但不能算是茶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