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熱毒和濕毒的區別

熱毒跟濕毒都是屬於人體皮膚表面上的一種疾病, 很多人會把這兩種疾病混為一談, 其實這是錯誤的, 不過它們兩個是有很多的相似之處的, 但是同樣也是存在一定的區別的, 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們兩個的具體區別或者都沒有瞭解過這兩種疾病的特徵, 那麼熱毒和濕毒的區別是什麼?

濕疹可發生在全身任何部位, 但往往較易見於頭部, 四肢屈側、陰部、手足背等部位。 常呈對稱分佈, 一般為局限在某些部位, 而全身泛發性濕疹甚少見。

皮膚損害表現為多形性, 即紅斑、丘疹、丘皰疹、水皰、糜爛、滲出、結痂、脫屑等各種皮疹可互見。 也就是說, 在同一病變處, 於同一時期內, 可出現上述3~4種以上損害。

患處炎症反應通常較明顯, 尤其中央部位更為顯著, 往往伴有糜爛、滲出、。 但病損境界不清楚, 腫脹也較輕。

自覺癢甚, 其瘙癢程度與發病部位, 個人耐受性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癢以夜間尤甚, 症情厲害, 可影響睡眼。 還有因搔癢而易併發細菌感染, 從而引發毛囊炎、癤腫、膿皰瘡、淋巴管炎、淋巴腺炎等化膿性皮膚病。 中醫把致病的外因分為六種, 稱作六淫, 分別是風、寒、暑、濕、溫、熱;熱毒只是其中之一

熱毒熾盛型病人的主要表現是發熱,

全身關節肌肉酸痛, 皮膚有紅斑、煩躁或昏迷、大便幹結、尿少、咽喉腫痛、口渴、喜冷飲。 舌紅、苔黃、脈弦數。 此型病人屬於熱證。 《神農本草經》中說“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 藥食同源, 藥食同理。 我們也可以說“療寒以熱(溫)食, 療熱以寒(涼食)”。 此型病人宜吃寒性或涼性食物。 寒性或涼性食物具有清熱瀉火解毒利水

身體的內熱一般表現為實熱和虛熱, 如果是出現虛熱的情況, 常常會造成手足心熱, 如果是實熱的話, 有可能是熱毒的情況, 可能就和濕毒有一定的關係, 如果是實熱的話, 可能表現為熱毒的症狀, 這也是比較嚴重的, 但是濕毒也並不一定為表現熱毒的症狀。 所以還要具體到醫院進行診斷, 要加強飲食調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