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常出汗?說明體虛
“請人吃飯不如請人出汗”, 如今, 這一觀點被越來越多的人推崇。 痛快流身汗, 也成了很多“久坐族”的健康追求。
出汗是人體新陳代謝的需要,
中醫認為, 人的體表有營衛之氣運行, 與肺、脾關係密切, 如脾肺氣虛, 不能固攝津液, 就會在沒有運動等誘因的情況下出現“自汗”。 根據不同特點, 自汗可分為3種類型, 調理方法也不盡相同。
第一, 氣虛型。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自汗類型。 患者多表現為體質虛弱、體力下降, 輕微活動後就流汗不止。 在調理的時候要以“補”為主,
第二, 陰虛型。 有的氣虛患者兼有陰虛, 除體質虛弱外, 還有內火旺、身體發燙, 手腳心熱, 容易煩躁等表現。 晚上睡覺時出汗、醒來汗止, 也就是“盜汗”。 針對氣陰兩虛的人, 應當從益氣養陰、滋陰清火著手, 平常可吃一些百合、銀耳、枸杞、洋參, 少吃羊肉、洋蔥、蔥、薑、蒜等熱性食物, 必要時可用沙參、麥冬、五味子等中藥調理。
第三, 陽虛型。 還有一些人特別怕冷、怕吹風, 身上時常無緣無故地冒冷汗, 總是手腳冰涼、容易感冒。 這可能是由較重的氣血不足, 導致陽氣虧虛所致。 對此, 不可按常規辦法清熱止汗,
營養師提醒:可以針對性吃一些, 但不能補太過, 吃多也會引起陽虛, 陰陽是相互遏制的, 所以飲食最主要是均衡, 一種食物吃太多往往不利於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