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

寒冷冬季喝湯防病很有講究

鯽魚湯防哮喘

鯽魚含有全面而優質的蛋白質, 對肌膚的彈力纖維構成能起到很好的強化作用。 尤其對壓力、睡眠不足等精神因素導致的早期皺紋,

有奇特的緩解功效。 魚湯中含有一種特殊脂肪酸, 具有抗炎作用, 可阻止呼吸道發炎, 防止哮喘病發作。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 鯽魚不宜和大蒜、砂糖、芥菜、沙參、蜂蜜、豬肝、雞肉、野雞肉、鹿肉, 以及中藥麥冬、厚朴一同食用。 吃魚前後忌喝茶。

做法:鯽魚(1條)刮乾淨魚肚裡的黑膜, 清洗乾淨後瀝幹水分;蘿蔔切絲(100克);熱油鍋, 用薑片擦鍋, 油溫比較高的時候再放鯽魚, 慢火煎至兩面金黃把魚轉進燒開的滾水裡, 放入蜜棗, 大火煲20分鐘後轉中小火再煲20分鐘才加入蘿蔔絲;加入蘿蔔絲再煲10分鐘, 關火放鹽調味即可食用。

烏雞湯抗感冒

藥理學認為, 烏雞營養豐富, 並含有激素和紫色素, 對人體白血球和血色素有增強的作用,

對治療婦女體弱不孕、月經不調、習慣性流產、赤白帶下及產後虛弱等症均有療效, 並可用於肺結核、冠心病、胃潰瘍、神經衰弱、小兒佝僂等症的輔助治療。

烏雞湯可增強黏液分泌, 對感冒、支氣管炎等防治效果較好;烏骨雞可以補血養陰, 可用于癌症患者術後、放療或化療後調養。

做法:烏雞(800克)洗乾淨後切去雞頭和雞屁股;紅棗4粒, 枸杞子20粒左右, 花旗參片十幾片, 參須幾條;烏雞斬成6塊, 生薑一塊拍扁, 把所有材料放進砂鍋裡, 加足清水, 大火煮開10分鐘後小火煮 1個半小時, 放鹽調味即可食用。

蔬菜湯排毒

各種新鮮蔬菜含有大量鹼性成分, 可清除細胞中的污染物或毒素。 故蔬菜湯有“最佳人體清潔劑”的美稱。 蔬菜湯有中西不同特色,

與慢火細細熬煮出食材中精華的中式湯不同, 西式湯的特點則是把食材打碎融入湯中, 所以更像是我們所說的蔬菜湯。 那些奮不顧身投入湯中的番茄、蘑菇、土豆、玉米……最終與湯水交融得難捨難分, 所以西式蔬菜湯在口感上也就更香濃渾厚些。 冬天來碗香濃的湯, 不僅滋潤, 更加暖身。

做法:胡蘿蔔(1根)、土豆(1個)洗淨, 去皮, 切小塊, 洋蔥(半個)切小塊, 西蘭花(100克)洗淨掰成小朵;番茄洗淨去皮, 切成小塊, 放入攪拌機打成番茄泥;黃油放入鍋中, 小火融化, 轉大火, 放入洋蔥碎爆香後, 倒入番茄泥和白糖, 炒勻後加約200毫升水, 煮沸後, 倒入土豆塊和胡蘿蔔塊, 再次煮開, 倒入玉米粒和西蘭花, 煮約2分鐘, 加黑胡椒、鹽攪勻即可食用。

喝湯小貼士

喝湯要分季:不同季節選擇不同的湯食可預防一些季節性疾病。 諸如夏天綠豆湯、冬天羊肉湯等。

湯“渣”同吃:因更多的營養素仍留在渣中, 所以湯裡的“乾貨”不要扔掉。

多食“雜燴湯”:任何一種食品所含的營養素都不會很全面, 因此, 提倡用幾種動物或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湯,

不但可使味道更加豐富, 也可使營養更全面。

養成良好習慣:喝湯不宜太急, 喝湯不宜太燙, 溫度高會造成黏膜燙傷甚至消化道黏膜惡變, 因此50℃以下的湯更適宜。

中午多喝湯:早、晚餐宜適量, 飯前、飯中喝湯, 飯後不喝。 飯前喝湯可潤滑口腔、食道, 起到開胃的作用;飯中適量喝湯也有利於食物與消化腺的攪拌混合;而飯後喝湯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禁忌湯泡飯:湯與飯食混在一起, 食物在口腔中沒經過唾液酶消化進入胃裡, 食物不能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 時間久了會導致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