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

夏季溫度變化小心傷寒病

傷寒, 是人食用了被傷寒桿菌污染的水或食物, 而發生的一種傳染病。 感染上這種疾病後, 開始只會感覺到疲倦、頭痛。 幾天後體溫逐漸升高,

脈搏遲緩並伴有神志淡漠、聽力減退, 在胸腹部和背部可見到少數紅疹, 脾臟也會腫大, 嚴重者還可出現腸出血、腸穿孔和肺炎等併發症。 近年來, 由於預防措施得力, 該病的發病率已呈逐年下降趨勢, 但仍有散發病例。 傷寒的流行特點為:地區發病呈不均衡性, 全年各月都有, 但以夏季為高峰, 主要集中在8-10月份。

由於傷寒是一種由傷寒沙門氏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 傳播途徑是經糞-口途徑傳播, 因此, 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搞好糞便、水源和飲食衛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同時要在群眾中做好宣傳工作, 提高個人衛生意識, 養成飯前便後洗手, 不吃不潔食物, 不喝生水的好習慣。 尤其是在夏季, 由於氣候炎熱,

許多人有外出散步、納涼的習慣, 時間晚了就在街道旁邊的大排檔叫上幾個菜、幾瓶酒, 不僅便宜實惠而且還涼快。 然而, 由於許多大排檔食物衛生極差, 而且多數廚師、服務員未經過健康體檢, 所以這裡就成為各種傳染病傳播的媒介, 在這些大排檔傳染上腸道傳染病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因此要預防腸道傳染病, 應先防止病從口入。

傷寒病情複雜, 有一定的傳染性, 短期服藥效果不明顯。 因此, 如發現有持續發熱者, 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及時控制病情, 早日康復。 由於小兒傷寒患者占總病例數的35%%-60%%, 而且其臨床表現也不如成年人典型, 而且年齡愈小愈不典型, 所以容易發生誤診。 小兒傷寒多起病急,

持續發熱, 胃腸道症狀明顯, 多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 因此, 一旦發現家中小兒有上述症狀, 應及時送到醫院治療, 以免發生不良後果。

對原因不明的發熱3天以上的患者, 應做好鑒別診斷, 疑似傷寒病例的應採集血或糞便標本進行培養和血清學檢查, 以期發現早期病人。 對高危人群, 如:漁民、學生、飲食業從業者、醫療衛生人員、清潔工人等, 應做好宣傳、監測工作。

傷寒雖然是一種比較嚴重的急性腸道傳染病, 但只要我們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就能有效地預防這種傳染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