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

雪天保健有講究 衣食住行需注意

【疾病篇】

謹防冠心病發作

雨雪天氣溫陡降, 冠狀動脈在寒冷的刺激下, 易痙攣收縮, 併發心肌梗塞的可能性就很大, 因此,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加強防護, 及時服藥;切忌勞累, 注意保暖。

防止呼吸道疾病感染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 抵抗力相對較低的兒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應該適當減少在戶外活動的時間, 注意防寒保暖, 室內經常通風, 保持空氣清新。

預防胃出血及消化道潰瘍

寒冷容易引發胃出血及消化道潰瘍, 大家需要注意胃部的保暖和飲食調養。 日常膳食應該以溫軟素淡、易消化為宜,

做到少食多餐, 定時定量, 忌食生冷食物, 戒煙戒酒, 還可以選服一些溫胃暖脾的中成藥。

警惕出現煤氣中毒

冬季寒冷, 使用煤氣、煤爐取暖的家庭增多, 但是, 使用時一定要注意保持通風。 注意取暖設備的安全性, 記得經常排氣通風, 謹防廢氣積聚。

防範晨練病

外出晨練, 要提防冠心病的急性發作, 應隨身攜帶急救藥品;如果突然發生心絞痛, 應立即停止運動, 原地休息, 同時含服硝酸甘油, 切忌急速跑回家;冠心病病人不要單獨外出晨練, 更不要選擇僻靜處晨練, 以免急性發作時, 無法尋求他人幫助。 冠心病病人外出晨練時, 應事先喝些牛奶等流質, 避免空腹晨練造成低血糖反應。 但也不應吃完早餐立即外出晨練。

【保暖篇】

雪天給腳保暖

凡病從腳先起, 凡冷先從腿來。 人體的腳部, 與其他部位相比, 兩腳最易受寒。 一旦兩腳受寒之後, 對全身都會有一定的影響。 最常見的是可以導致全身體溫下降, 打亂各個部位的正常生理機能。 尤其對上呼吸道的影響更大, 可引起感冒、關節炎、消化不良和婦科病等。

穿衣別太厚

一些人認為冬季寒冷, 穿衣應多、厚, 以為穿得越多越暖和, 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因為衣服的保暖程度與衣服內空氣層的厚度有關係, 當一件一件衣服穿上後, 空氣層厚度隨之增加, 保暖性也就隨之增大, 但當空氣層總厚度超過15毫米時, 衣服內空氣對流明顯加大, 保暖性反而下降。 從生理角度說, 人如果穿衣過多過厚,

會因熱量大, 致使皮膚血管擴張, 從而增加了散熱, 降低機體對外界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

【出行篇】

老人出行有人陪

雪天人們應儘量減少外出, 特別是老年人, 儘量不要單獨外出, 最好有家人幫扶或攙扶, 切忌穿塑膠底或硬底等抗滑性較差的鞋;儘量不要騎自行車出行;一旦摔倒, 應該先緩慢活動四肢, 確定傷勢不重, 再慢慢爬起, 嚴重摔傷者應該保持不動, 迅速撥打120電話求救。

車胎氣不可太足

在雪天騎自行車時, 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車體不要攜帶過多、過重的物品, 車胎氣不可太足, 將氣放至平時充氣量的2/3為好。 儘量放低車座, 與前面車輛保持3米以上距離, 防止前車滑倒絆著自己;不要急刹車, 否則會使車輪打滑、失去平衡。

此外, 雪天駕駛摩托車, 駕駛者進入彎道欲刹車時, 儘量多用後刹, 如果用前刹, 控制不好的話容易發生側滑。 此外, 刹車時儘量使車身與路面保持垂直, 經過結冰嚴重的地段時儘量不要刹車, 最好用油門控制車速。

駕車控制車速

在冰雪路面上行駛, 要注意以下幾點:起步或行駛過程中禁止猛抬離合器和急加速, 應穩定油門勻速駕駛;避免猛打方向盤;車速不要太快, 車輛減速時應採用換低擋的方法, 充分使用發動機制動;儘量少用刹車, 若必須時要採用點刹的方式;適當加大行車安全距離, 同時注意與左右車輛的距離;若使用防滑鏈要裝在驅動輪上。

出門要戴墨鏡

雪對健康最直接的影響是雪盲症,

一般發生在雪後天晴、氣溫較低的白天, 形成此病的主要原因是太陽光中的紫外線經雪地反射到人眼的角膜, 從而引起角膜損傷, 其症狀是畏光、流淚、奇癢、刺痛、水腫、異物感等。 預防雪盲症最有效的措施是“物理隔斷”, 也就是在雪地行走時, 佩戴防紫外線的太陽眼鏡, 也可選用聚碳酸酯或CR39的透鏡, 或美觀起見, 選用蛙鏡式的全罩式灰色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