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中藥會嘔吐 3個辦法來解決
3個辦法解決喝中藥會嘔吐
一:採用小量頻服法
即先讓病人服一小口試探, 若吐就讓其吐出, 如此兩三次後, 一般就可適應, 然後再一次服下,
二:採用大量快服法
即待湯藥涼了以後, 屏住呼吸一口氣將湯藥喝完, 飲藥途中最好不要停頓, 以免勾起藥味而誘發嘔吐。 飲完湯藥後立即用涼開水漱口再飲少量涼開水。 也可嚼一塊口香糖以去除藥味。
三:採用藥物干預法
甘草20克, 水煎服, 不吐時再服湯藥(中藥中有大戟、芫花、海藻、甘遂等反甘草藥物則不用此法, 以免出現相反作用);白芷末6克放於舌上, 再以舌舐咽;服藥後嘔吐不止時可在湯藥中加1~2湯匙薑汁, 或服藥後再服一些姜湯。
6個方法緩解中藥的苦味
秘訣一:用吸管吸中藥
由於人舌頭上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頭的前半部, 以舌尖最為突出。 所以用吸管吸中藥可以減少中藥的苦味。
吸中藥時, 將吸管放在舌根處, 讓藥液直接進入咽喉, 避免藥液接觸舌尖或舌頭中部的味蕾, 這樣自然就能很大程度上地減少苦味。 吸管的選擇, 以口徑大的優酪乳管為宜, 便於輸送藥液。 當然, 年齡太小的孩子不宜使用這個方法, 以免飲用時不慎導致嗆咳。
秘訣二:適當添加調味品
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酌情在一些補益類湯藥中加入大棗或甘草可減輕湯液苦味, 還可以增強補益作用。 但是在有海藻、大戟、芫花的方子中不宜加甘草。 在晾涼的藥湯中加一勺蜂蜜也可以減輕苦味, 但是腹瀉和糖尿病(如何治療糖尿病)患者不適合。
秘訣三:掌握位置
舌頭上感受苦味的味蕾集中在舌根, 因此喝藥時應儘量避免舌根過多地接觸藥液;服用較苦的藥丸時, 也應將藥放在舌尖, 然後用溫開水迅速送服。
秘訣四:涼一下再喝
另一個減輕苦味的方法是不要趁熱喝中藥(解表發汗藥除外)。 這是因為舌頭的味感與溫度有關。 藥液溫度冷卻至20—36攝氏度之間, 易快速服下, 且感覺不太苦。
當湯藥的溫度高於38攝氏度、或低於36攝氏度時, 味覺神經不太靈敏, 苦味就會減弱。 不過, 湯藥高於38攝氏度有可能會燙傷口腔黏膜, 因此20—36攝氏度之間是最好的選擇。
秘訣五:喝藥快速
藥汁在口中停留的時間越長, 感覺味道越苦, 故服用中藥宜快不宜慢。 喝藥的速度越快, 受苦味的影響越小。 喝湯藥時最好使用吞飲法, 飲滿一口後快速吞下;也可用湯匙直接將藥液送至舌根而順勢咽下。
秘訣六:立即涼水漱口
味蕾受涼水刺激時, 對味覺的敏感度會降低。 因此服藥後立即用涼水漱口, 可使苦味迅速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