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肝腎虧虛別擔心 山茱萸呵護您

山茱萸又名山芋肉、藥棗、實棗兒、棗皮、肉棗等, 味酸, 澀, 性微溫。 歸肝、腎經。 質潤斂降。

山茱萸具有補腎益幹, 澀精止遺的功效, 酸澀收斂,

有滋補肝腎、固腎澀精的作用, 適用於治療肝腎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遺精滑泄、眩暈耳鳴、月經過多等症狀。

山茱萸還有斂汗固脫的作用, 用於小便頻數、五更泄瀉、虛汗不止、崩中漏下、心悸怔忡。 山茱萸甘酸溫潤, 主入肝腎, 既能益精, 又可助陽, 長於固澀下焦, 為肝腎虧虛、下元不固之要藥。

下面小編為大家提供一些不同症狀人群適合的藥方。

體虛多汗:山茱萸、黨參各15克, 五味子9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對體虛多汗, 容易患感冒者有效。

大汗不止:四肢發冷, 脈搏微弱, 體虛欲脫:山茱萸50~100克, 水煎服, 有較好的補虛斂汗固脫之功。 如配合人參、附子同用, 則效果更好。

腎虛眩暈:山萊英20克, 枸杞子10克, 女貞子12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對老年人頗有效驗。

腎虛腰痛, 陽痿遺精:山茱萸、補骨脂、菟絲子、金櫻子各12克, 當歸9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有補腎壯腰, 固精止遺之功。

功能性子宮出血或月經過多:山茱萸30克, 白術30克, 生黃芪15克, 煆龍骨25克, 生白芍15克, 茜草10克。 水煎服, 每日豆劑。 有益氣攝血, 固沖止血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