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廉[圖]的功效與作用
飛廉[圖]是一種很普通的中藥。 雖然它很普通, 卻是有著很多神奇的功效。 下面我們就來瞭解一下吧。
【別名】 大薊、刺蓋
【來源】 為菊科飛廉屬植物 飛廉 Carduus crispus L.和 藏飛廉 C. acanthoides L., 以 全草 或 根 入藥。 夏、秋季花盛開時採割全草;春、秋挖根, 去雜質, 鮮用或曬乾用。
【原形態】 1. 飛廉 (老牛銼、大力王):二年生多刺草本, 高50~120釐米。 主根肥厚, 伸直或偏斜。 莖直立, 具縱棱, 棱有綠色間歇的三角形刺齒狀翼。 單葉互生, 通常無柄, 抱莖;下部葉橢圓狀披針形, 長5~20釐米, 羽狀深裂, 裂片常大小相對而生, 邊緣有刺, 刺長3~10毫米, 上面綠色, 具細毛或近乎光滑, 下面初具蛛絲狀毛,
【栽培】 適宜溫暖或涼爽氣候, 耐寒和乾旱。 對土壤要求不嚴, 一般土壤均可栽種。 種子繁殖, 春季3、4月播種, 條播或穴播, 行株距1.5×1尺, 每穴播種5、6粒, 覆土1寸左右。 播種後約10天左右出苗, 苗出齊後需行間苗一次, 每穴可留壯苗1~2株。 雨季注意排水以防爛根。
【化學成份】 藏飛廉乾草中含有生物鹼類:強鹼性生物鹼部分由降壓作用;其中有藏飛廉堿(acanthoidine, C 16 H 24 O 2 N 4 )鹽酸藏飛廉次堿(acanthoidine hydrochloride, C 16 H 22 O 2 N 4 )。 此外, 尚含有兩種弱鹼性生物鹼。
【性味】 微苦, 平。
【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 清熱利濕。 用於吐血, 鼻衄, 尿血, 功能性子宮出血, 白帝, 乳糜尿, 泌尿系感染;外用治癰癤、疔瘡。
【用法用量】 3~5錢;外用適量, 鮮品搗爛敷患處。
【附方】 鼻衄、功能性子宮出血、尿血:飛廉、茜草、地榆各3錢, 水煎服。
【備註】 飛廉瘦果製成酊劑, 有利膽作用, 可治黃疸, 對於輕度膽絞痛有效。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出處】 《本經》
飛廉[圖]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料, 卻常常被人們所遺忘, 其實他的功效和作用是你意想不到的, 只有大家善於食用, 用對方法, 我相信, 它對各位的身體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