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牛角(角思)的功效與作用

任何一種藥材只有我們瞭解了它的主要成分, 才可以將它的功效與作用發揮到更好, 下面給大家推薦一種非常受歡迎的中藥材牛角(角思)。

【英文名】 osteoid marrow in ox horn, osteoid marrow in buffalo horn

【別名】 牛角胎、牛角筍

【來源】 藥材基源:為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角中的骨質角髓。

【原形態】 1.黃牛, 體第1.5-2m, 體重一般在280kg左右。 體格強壯結實, 頭大額廣, 鼻闊口大, 上唇上部有兩個大鼻孔, 基間皮膚硬而光滑, 無毛, 稱為鼻鏡。 眼、耳都較大。 頭上有角1對, 左右分開, 角之長短、大小隨品種而異彎曲無分枝, 中空, 內有骨質角髓。 四肢勻稱, 4路, 均有蹄甲, 其後方2趾不著地, 稱懸蹄。

尾較長, 尾端具叢毛, 毛色大部分為黃色, 無雜毛摻混。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其性格溫馴, 生長較快。 食植物性飼料。

【性狀】 性狀鑒別, 本品呈圓錐形, 微彎曲, 基部較粗, 上部漸尖, 長紅15cm, 底徑約5cm。 外表粗糙, 灰白色或灰黃色, 滿布骨質細孔, 並有少數淺縱溝。 質堅硬。 橫切面中空, 外壁厚約6mm, 灰白色, 較細緻, 內層有粗大髓樣組織。 氣微腥, 味淡。

【化學成份】 含碳酸鈣、磷酸鈣等。

【炮製】 生牛角鰓:牛角鰓洗淨後, 劈成小條, 日曬夜露至無腥為度, 再曬乾。 炒牛角鰓:先將砂子入鍋炒熱, 再入生牛角鰓拌炒至黃色為度, 取出、篩去砂子,放涼即可。

【性味】 味苦;必溫

【歸經】 肝;腎經

【功能主治】 化瘀止血;收澀止痢。 主瘀血疼痛;吐血;衄血;腸風便血;崩漏;帶下;痢下赤白;水瀉;浮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6-15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 燒灰調敷。

【各家論述】 1.《本經》:下閉血, 瘀血疼痛, 女人帶下血。

【摘錄】 《中華本草》

上面介紹了牛角(角思)的一些基本常識, 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後對於牛角(角思)的瞭解會更多一些。 生活中常常接觸的其它藥材還有很多, 有時間的話不妨多去瞭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