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小針刀療法
小針刀療法, 顧名思義就是用金屬做成像針一樣的小刀的工具, 主要是用來針灸, 治療身體的組織病變。 小針刀療法在操作的過程中比較方便, 而且切出來的傷口比較小, 更容易癒合也不易引起感染, 對病人來講, 也不會感覺到劇烈的疼痛, 傷口恢復的也比較快。 下面介紹下具體的操作方法。
小針刀療法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 吸收現代西醫及自然科學成果, 再加以創造。 而成的醫學新學科。 具有療效好、見效快、療程短、無毒副作用、適應範圍廣等優點,是一種深受廣大患者歡迎的治療方法。
小針刀療法是朱漢章教授在中醫理論指導下, 借鑒西醫外科手術原理, 以小針刀為主要治療手段而創立的一門醫學新學科.2004年12月教育部組織的鑒定會結論為:小針刀醫學在理療、技術、器械等方面具有原創性,特別在臨床治療方面達到了國際領先水準,
在理論方面, 小針刀醫學以中醫理論為指導, 結合現代科學, 借鑒外科手術原理並加以創新, 形成了閉合性手術的理論、慢性軟組織損傷病因病理學的新理論、骨質增生新的病因學理論等, 對臨床治療有重要指導意義, 提高了療效, 由於小針刀醫學在病因學基礎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所以在內、婦、兒、皮等科也得到廣泛應用。
操作方法
(1)、體位的選擇以醫生操作時方便、患者被治療時自我感覺體位舒適為原則。 如在頸部治療, 多採用坐位;頭部可根據病位元選擇仰頭位或低頭位;
(2)、在選好體位及選好治療點後,
醫生戴無菌手套, 最後確認進針部位, 並做以標記。 對於身體大關節部位或操作較複雜的部位可敷無菌洞巾, 以防止操作過程中的污染。
為減輕局部操作時引起的疼痛, 可作局部麻醉, 阻斷神經痛覺傳導。
a、1%奴佛卡因2-5毫升/每個進針點。
b、2%利多卡因5毫升左右/每個進針點。
c、2%利多卡因5毫升, 確炎松A1毫升, 混勻後分別注入2-3個治療點。
(3)、常用的剝離方式有:
a、順肌纖維、或肌腱分佈方向做鏟剝--即針刀尖端緊貼著欲剝的組織做進退推進動作(不是上下提插), 使橫向粘連的組織纖維斷離、松解。
b、做橫向或扇形的針刀尖端的擺動動作, 使縱向粘連的組織纖維斷離、松解。
c、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針刀尖端劃擺動作, 使無一定規律的粘連組織纖維斷離松解。
剝離動作視病情有無粘連而採納, 注意各種剝離動作, 切不可幅度過大, 以免劃傷重要組織如血管、神經等。
(4)、每次每穴切割剝離2-5次即可出針, 一般治療1-5次即可治癒,
(5)、小針刀的應用指征:
a、病人自覺某處有疼痛症狀。
b、醫生在病變部位可觸到敏感性壓痛。
c、觸診可摸到皮下有條索狀或片狀或球狀硬物, 結節。
d、用指彈撥病變處有響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