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傳播途徑有哪些?傷寒的發病機制和病理特點是什麼?
傷寒桿菌在自然界中生存力很強, 耐低溫, 在水中可存活2-3周, 冰凍環境中持續數月, 在糞便中可存活1-2月, 在牛奶、肉類、蛋類中不僅可生存數月且能繁殖。 那麼傷寒的傳播途徑有哪些?病理特點是什麼?
一、傷寒的流行病學
1、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終身免疫, 屬細胞免疫, 再次感染者較少見。 傷寒、副傷寒無交叉免疫力。 兒童、青壯年多見, 性別無差異。
2、發病季節夏秋為多, 終年可見。
3、流行地區溫帶和熱帶多見;多散發。
4、傳染源:患者與慢性帶菌者患者:潛伏期即由糞便排菌, 起病後2-4周排菌量最多, 傳染性最大。 恢復期或病癒後排菌減少。
5、傳播途徑糞-口途徑:消化道傳播, 少部分也可通過微生物或感染性材料的胃腸道外接種傳播。 散發∶生活接觸流行∶食物污染, 生食攤暴發流行∶水源污染, 污水
二、發病機理與病理特點
1、發病機理傷寒的基本病理特徵:持續的菌血症與毒血症。
2、病理特點全身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增生性反應。 回腸下段的集合淋巴節與孤立淋巴濾泡的病變最具特徵。 第1周:淋巴組織增生腫脹呈鈕扣樣突起。 第2周:壞死第3周:潰瘍(易出血、穿孔)第4周:癒合
三、傷寒的預後
1、病後免疫力持久。
2、嬰幼兒、老年人、營養不良、明顯貧血者預後差。
3、有嚴重併發症者病死率高。
4、3%成為慢性攜帶。
四、傷寒的預防
1、控制傳染源及早隔離、治療患者。 隔離期應至臨床症狀消失, 體溫恢復正常後15天為止。 亦可進行糞便培養檢查, 1次/5~7天, 連續2次均為陰性者可解除隔離。 慢性帶菌者應調離上述工作崗位, 進行治療, 定期接受監督管理。 密切接觸者要進行醫學觀察21天。
2、切斷傳播途徑為預防本病的關鍵性措施。 做好衛生宣教, 搞好糞便、水源和飲食衛生管理, 消滅蒼蠅。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飯前與便後洗手, 不吃不潔食物, 不飲用生水、生奶等。
3、提高人群免疫力Ty21a株口服減毒活疫苗, 1989年美國已批准應用, 不良反應較少, 有一定的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