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

秋季養生七個小常識 早睡早起能養肺

秋季養生小常識有哪些?進入秋季, 天氣漸漸轉涼, 早晚溫差大, 這個時候也是人民抵抗力低下的時候, 要注意做好秋季保健工作, 以防疾病侵襲。 那么秋季該如何養生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一些秋季養生小常識, 來幫助大家健康舒服的度過秋季!

早睡早起能養肺。

春困秋乏, 秋天很容易感到困倦, 但不少人還是延續夏天的“夜貓子”習慣, 熬到很晚才睡覺。 中醫上常講“秋養肺”,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早睡早起。 早睡能夠順應陰精之收藏, 早起能夠使肺氣得以舒展, 既避免了陽氣外泄, 又調養了陰氣。

此外, 這時增加夜里的睡眠時間, 還能補償夏日的睡眠不足。

清晨要喝一碗粥。

脾胃功能減弱是夏秋交替之季一個典型的現象。 最近隨著天氣轉涼, 門診中拉肚子的患者立馬就多起來了。 夏天人們都喜歡吃生冷的東西, 天氣炎熱時很少出現胃部不適;可天氣一冷,

腸胃功能減弱, 拉肚子、胃疼、不想吃飯等毛病就找上門來。 胃是人體內最重要也是最難相處的器官之一, 入秋后正是保護它的關鍵時期, 從現在起儲存陽氣, 才能為過冬做好準備, 粥便是此時調節脾胃最好的飲食。 立秋后每天早晨喝一大碗粳米粥, 既可防御秋涼, 又能和胃補脾。 若在粥中加入梨、胡蘿卜、南瓜、百合等潤肺的藥食, 還能起到益肺潤燥的效果。 多喝熱粥還有助人體發汗、散熱、祛風寒, 盡快讓感冒痊愈。

酸味食物除秋燥。

最近網絡上有人總結, 秋天第一菜是蓮藕, 第一補是山藥, 第一粥是百合粥, 第一果是梨。 其實這些都是有利于防止秋燥的食物。 說起秋燥, 這種從里到外的干燥感與夏季的濕潤差別很大,

讓人非常不適應。 要想對付它, 首先不要忙著大魚大肉地“貼秋膘”, 飲食清淡才能避免秋燥之氣傷肺。 然后要多喝水, 吃點酸味的食物, 比如柑橘、山楂等, 起到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效果。 蓮藕有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山藥則有健脾益胃、滋腎益精、益肺止咳的功效;梨中含有85%的水分, 有“天然礦泉水”之稱, 每天堅持吃兩個, 能緩解秋燥, 生津潤肺。

后背雙腳得護好。

俗話說春捂秋凍, “秋凍”本來是種養生方法, 能提高身體抗寒能力, 預防呼吸道疾病。 不過, 千萬不能因此寧愿凍著也不加衣服, “秋凍”應以自己感覺不寒冷為準。 老人、孩子等抵抗能力較弱的人, 以及有支氣管炎、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的人不宜“秋凍”, 容易導致舊病復發。 “秋凍”的時候, 即使穿得少也有三個關鍵部位一定要護住:肚臍、后背和雙腳。 肚臍內通五臟六腑;背部是人體健康的屏障, 若受寒易引起心肺受寒;“百病從寒起, 寒從腳下生”, 雙腳如果著涼, 會大大降低人的抗病能力。

按摩人中防便秘。

中醫認為, 肺和大腸相關。 秋天干燥的氣候不僅會傷肺, 還會導致大腸蠕動變慢, 形成季節性便秘。 通過藥物通便反而會造成習慣性便秘, 不如學幾招中醫按摩法, 通過刺激穴位來通便。 身體仰臥, 將兩掌心搓熱, 兩手疊放在右下腹, 按順時針方向按摩30圈左右。 或者用拇指或中指指肚有節律地按壓人中穴, 以促進代謝, 一直按到有便意為止。 最佳按摩時間是早餐后10—15分鐘, 此時對大腸最易發生作用。 大便暢通了, 肺部功能也會得到加強。

吞咽唾沫擋秋涼。

秋季養生的基本原則是防涼防燥。 每年入秋后, 我都向大家推薦“吐納健身法”:清晨和臨睡時, 在室內閉目靜坐, 先叩齒30次, 再用舌在口中攪動, 待口里液滿, 漱練幾遍, 分三次咽下, 意送至丹田, 稍停片刻, 緩緩做腹式深呼吸。 呼氣時默念“哂”(xi)字, 但不要出聲, 反復30次。 這種方法不僅能鍛煉肺部, 還有利于血液循環, 幫你抵御秋季的寒氣。

多“喝”秋風更健康。

有人說, 秋風是一年四季中, 最有“營養”的風。 秋高氣爽, 有利于污染物擴散, 所以秋風最清新,適合我們進行“空氣浴”。清晨和周末,最好到山林、公園做幾次深呼吸,可達到保健功效。如果從此時開始堅持晨練直至冬季,更是讓全身器官在“空氣浴”中接受了耐寒鍛煉,為冬季保健打下了基礎。

所以秋風最清新,適合我們進行“空氣浴”。清晨和周末,最好到山林、公園做幾次深呼吸,可達到保健功效。如果從此時開始堅持晨練直至冬季,更是讓全身器官在“空氣浴”中接受了耐寒鍛煉,為冬季保健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