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飲食秘訣 冬天飲食調養有三宜

冬天的日常膳食, 可適當增加些“肥甘厚味”的食品, 但不宜過多。 到了冬季, 人體的消化機能比春季、夏季、秋季均為活躍, 胃液分泌增多,

酸度增強, 食量增大, 這反映了冬季機體對熱能需要的增加。 當機體處於寒冷的環境中, 要維持體溫平衡, 就必須增加體內的代謝率, 從而增加對食物的需要量, 特別對脂肪性食物的吸收較好, 攝食適量的脂肪有較好的抗寒耐凍作用, 但不宜過多, 以防發生高血脂症和肥胖病。

冬季飲食的營養特點, 即增加熱量, 在三大產熱營養素中, 蛋白質的攝取量可保持在平常的需要水準, 熱量增加部分, 主要應提高糖類和脂肪的攝取量來保證。 礦物質應保持平常的需要量或略高一些。 增加熱量可選用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 維生素的供給, 應特別注意增加維生素C的含量。 可多食蘿蔔、胡蘿蔔、土豆、菠菜等蔬菜及柑橘、蘋果、香蕉等水果,

同時增加動物肝、瘦肉、鮮魚、蛋類、豆類等以保證身體對維生素的需要。

調好冬季“飲食鐘” ----冬季寒冷, 人們食欲多有增加, 但這並不意味著在冬季人體需要更多的熱量。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人體在冬季所需的能量與其他季節的差距並不大, 因為人體的“激素鐘”在寒冷氣候下, 運轉有所改變。

冬季是腎主令之時, 腎主鹹味, 心主苦味, 鹹能勝苦。 故《四時調攝箋》中指出:“冬日腎水味咸, 恐水克火, 故宜養心。 ”所以, 飲食之味宜減鹹增苦以養心氣, 以保心腎相交, 食辛熱之品, 使肺氣直達, 固實腎氣。 冬季雖宜熱食, 但燥熱之物不可過食, 勿多食蔥, 以免使內伏的陽氣鬱而化熱。 冬季切忌吃較硬和生冷的食物, 此類食物多屬陰, 易傷脾胃之陽,

如腎陽虛者, 常易造成中氣下陷、形寒肢冷、下痢清穀等病症。

飲食調養有三宜:一宜粥糜, 古代養生家多提倡深冬晨起喝些熱粥。 《飲膳正要》中認為冬季宜服羊肉粥, 以溫補陽氣。 如若在粳米粥中加點紅棗、赤豆可使人感覺周身溫暖, 精力倍增。 冬日宜食養心除煩的麥片粥、消食化痰的蘿蔔粥、補肺益胃的山藥粥、養陰固精的核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調中開胃的玉米粥、滋補肝腎的紅薯粥等。 二宜溫熱之品, 以取陽生陰長之義。 如宜吃牛肉、羊肉、狗肉、桂圓肉、棗、蛋、山藥、豬血、糯米、韭菜等。 冬季每日晚餐喝一小杯酒, 對中、老年人養陰大有裨益。 三宜堅果之品, 冬日多吃點核桃、板栗、松子以及花生、葵花子、芝麻、黑豆、黑米等。

須注意體肥胖者忌肥甘溫熱厚味。

冬季, 偏于陽虛的食補以羊肉、雞肉等溫熱品為宜。 偏于氣陰不足的食補以鴨肉、鵝肉為好。 《隨息居飲食譜》中指出:鴨肉滋五臟之陰, 清虛勞之熱, 補血行水, 養胃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