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鐮片假毛蕨的功效與作用

鐮片假毛蕨為我國著名的傳統常用中藥材, 應用歷史悠久。 今天我們就來瞭解一下鐮片假毛蕨吧。

【英文名】 herb of Falcate-lobe Pseudocyclosorus

【別名】 鳳尾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金星蕨科植物鐮片假毛蕨的葉。

【原形態】 植株高60-120cm。 根莖短而直立, 粗1-1.5cm, 與葉柄基部疏被黃褐色、卵狀披針形鱗片, 先端漸尖, 全緣。 葉簇生;葉柄長20-30cm, 深禾稈色, 基部稍膨大, 疏被灰白色柔毛, 上面有2-3條縱溝;葉片近革質, 長圓狀披針形, 長50-100cm, 寬10-25cm, 先端長尾狀漸尖並為深羽裂, 基部縮狹, 下部二回深羽裂, 上面僅羽軸及中脈有毛, 下面沿葉軸、羽軸及小羽軸披針狀毛;羽片25-30對, 互生, 斜展,

無柄, 線狀披針形, 中部的長8-15cm, 寬6-10mm, 先端長漸尖, 基部截形, 羽狀深裂幾達葉軸, 在著生片的葉軸下麵有1個褐色瘤狀的氣囊體, 下部數對突然縮短成耳形至線形;裂片鐮狀長圓形, 22-25對, 密接, 偏斜, 先端短尖, 基部上側的裂片較長, 全緣;葉脈在裂片上為羽狀, 單一, 每裂片上7-8對, 基部上側1脈達缺刻, 下側1脈達缺刻以上的葉邊。 孢子囊群圓形, 背生於側脈中部, 每裂片有6-7對, 囊群蓋圓腎形, 紅褐色, 無毛。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00-1100m的山溪穀旁或路邊濕地。

【性味】 苦;涼

【歸經】 入心、大腸二經

【功能主治】 清熱燥濕;生肌斂瘡。 主痢疾;腸炎;燒火傷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10-20g。 外用:適量, 煎濃汁塗。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用於痢疾、燒燙傷。

【摘錄】 《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的鐮片假毛蕨相關介紹,相信大家在看過之後就能夠有所瞭解了。

在知道鐮片假毛蕨的功效和作用後就可以根據自身體質來調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