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

秋季疾病高發 老年人謹防心血管疾病

儘管近年來醫學水準不斷發展, 治療搶救的辦法越來越多, 儀器越來越先進, 但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致殘率卻依然居高不下。 尤其到了秋冬季節, 天氣突然轉涼, 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開始逐漸增高。

秋季發病率升高

秋天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多發季節。 很多人特別是中老年人以前並沒有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 但是怎麼會突然有頭暈、肢體麻木、無力、心悸、氣短、胸悶等症狀的出現呢?這是由於天氣變涼, 皮膚和皮下組織血管收縮, 周圍血管阻力增大, 導致血壓升高。 寒冷還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 直接影響心臟血液供應, 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

患病者趨於低齡化

人們普遍認為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年齡應該在50歲以上, 其實不然, 剛過三十歲、四十歲左右的也不占少數。 這些人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在日常的生活中出現了心絞痛、心臟供血不足、心臟早搏等情況,

甚至有嚴重者出現了動脈硬化。

據醫學專家介紹:“在十幾年前, 心腦血管疾病主要以老年人為主, 但是近年來, 此病已經悄悄盯上了青壯年, 成為中青年高發疾病。 在門診人群中35-40歲的人較多。 這些老年病年輕化的主要原因是經濟發展生活改善導致的不健康生活方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 中青年人群來自工作和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 工作和生活負荷重, 一直處於疲憊狀態, 無暇顧及健康, 使得身體鍛煉越來越少, 體質減弱。 另一方面, 心理壓力大, 精神高度緊張或過度焦慮、情緒波動大, 往往會引起或者加重心血管疾病。 ”

人類健康頭號殺手

心腦血管疾病的致病原因很多, 有充分的醫學研究證實, 高血脂、血稠、動脈硬化是心腦血管疾病的根源禍首。 高血脂、血稠導致血液流通不暢, 過多的脂肪在血管壁上不斷沉積, 造成血管硬化, 管腔狹窄, 日久天長便引起高血壓、腦血栓、冠心病等。 所以說, 心腦血管疾病看似發病急, 其實卻有著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

而一旦發病, 就會顯現出‘五高三低一多’的特點, 即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治療費用高, 低知曉率、低控制率、低治療達成率, 併發症多。

由心腦血管疾病引發的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病症較多。 心腦血管病在發病前, 有許多前驅徵兆, 但由於表現較輕, 容易被誤認為是身體衰老的正常表現而被忽視。 這也使得許多患者平時看似非常健康, 卻突然發病的悲劇不斷發生。 因此, 心腦血管病也被稱做“人類健康頭號殺手”。

心腦血管病早預防

由於心腦血管疾病早期並沒有症狀, 因此必須年輕時就開始預防, 盡可能早期發現, 早期診治, 避免病情加重:

根據氣候變化增減衣服, 天氣轉涼時注意防寒, 避免呼吸道感染。

飲食要平衡, 多樣化, 多喝白開水。 嚴禁吸煙, 少飲酒。

平衡心理、保持樂觀。 少生氣, 不發火, 學會減輕壓力與寬鬆精神。

適量運動:應選擇適合於自己的運動項目, 比如散步、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 要做到持之以恆。

生活要規律, 保證較好的睡眠。

30歲以上的人, 每年要做心電圖檢查, 定期做血糖、血脂、尿及眼底檢查。

平時注意有無胸悶、憋氣、胸前疼痛、心慌、脈搏異常及喉、胸阻塞感等症狀, 一旦有一過性肢體活動不靈、麻木、不能說話、眩暈、暈厥、頭痛、嘔吐、昏睡、一眼或雙眼失明、複視、走路不穩等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