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吃飯速度的小訣竅
人們常說, 吃飯太快不利於身體健康。 可是, 要想吃慢還真不容易。 一方面, 人們早上沒有時間吃得太慢, 另一方面, 形成了吃快的習慣, 要管住自己的嘴, 做到細嚼慢嚥, 的確需要很大的毅力。 同時, 在饑火中燒的時候還要慢條斯理地面對食物, 從本能上來說就很困難。 那麼, 計將安出?還是老辦法:從根子上解決。 既然知道吃快的原因, 也就能找到吃慢的對策。 那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放慢吃飯速度的小訣竅吧:
首先看早餐的招數:分兩步吃。
早餐是真正時間不足的一餐。 儘管按老話說, 早睡早起身體好, 早起半小時, 吃飯就不必太快。 但目前的現狀是年輕人晚上不肯睡, 早上不肯起, 早餐時間自然被嚴重擠壓。 這種情況下, 建議早餐可以吃容易下口的食物, 比如牛奶加麵包, 或者包子加豆腐腦, 五分鐘解決戰鬥。
要把早餐的時間拉長, 只能分成兩步走。
再看看午餐的招數:放鬆心情。
午餐通常有至少一個小時的休息時間, 本來不必那麼緊張的。 為什麼人們卻也吃得飛快呢?一方面是因為早餐吃得太少, 中午面對食物就會狼吞虎嚥, 採取第一個對策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另一方面,
吃什麼食物的事情往往難以自己做主, 但中午必要的放鬆卻是可以自己調整的。
記得在書上看過, 國外曾有一種“減肥勺子”的發明, 就是勺子柄上面有紅綠燈, 紅燈亮起並發出蜂鳴音的時候, 就說明進餐速度太快, 提醒人們慢一點吃。 看來, 我們國家也很需要這個小發明。 聽見勺子發牢騷, 吃飯的人恐怕會撲哧一笑, 心中的緊張思緒為之消散, 吃飯的時候就會輕鬆緩慢一些。
然後是晚餐的招數:蔬菜粗糧。
在各種食物當中, 蔬菜和粗糧是最需要咀嚼, 最佔用就餐時間的。 一般來說, 上班族早上吃不到蔬菜和粗糧, 中午的蔬菜數量也很少, 全靠晚上來補足。 所以說, 晚餐給自己做一大盤子蔬菜, 先把蔬菜吃下去一半兒再吃其他食物,
最能降低吃飯速度的就是涼拌蔬菜, 因為生的食物不好好咀嚼就咽不下去, 所以需要的用餐時間特別長。 粗糧的主食吃起來也肯定比白米白麵慢。 比如喝燕麥粥的速度一定比喝白米粥慢;吃全麥饅頭的速度也比吃白饅頭的速度慢。
所以, 只要找到正確的食物, 五分鐘吃完晚飯是不可能的。 如果能和家人朋友一起吃飯, 心情更能放鬆, 食物品種更為多樣, 時間自然而然地就提高到20分鐘以上。
然後是烹調的招數:增大體積。
人們吃食物的時候, 如果體積小, 內容多, 就容易吃得快而吃過量。 我們不妨反其道而行之,把食物做得體積膨大,能量密度偏低。這樣,胃裡面的機械感受器就算感覺到飽滿,實際上卻沒有吃進去太多的幹物質。按這種吃法,每餐所要吃的食物體積增加了,於是速度會放慢,發胖的危險卻會減小。
按照這個原理,用餅乾替代一餐是絕對不合理的事情。因為餅乾水分少,能量密度高。用雜糧粥來做主食就很好,因為體積大,一大碗粥當中的幹物質只有不到10%。就算你有能力很快喝完一碗,第二、三碗的速度怎麼也不可能太快了。而實際上,吃三碗濃粥才能相當於一碗米飯,那麼不濃的粥呢?要吃四五碗。可是,吃三碗粥的速度,怎麼也比吃一碗米飯要慢得多吧,雜糧粥就更慢了。
另一個增加體積的方式是增加水果和蔬菜,它們都是高水分含量的食品。除了土豆,蔬菜含水量超過90%,高的可達96%,比如黃瓜、番茄、大白菜等。最好不要扔掉有嚼頭的皮和外層葉子。吃飯的時候多吃這些蔬菜,既不怕長胖,又可以降低速度。用餐時吃水果也是個不錯的辦法。我可以負責任地說,用餐同時吃水果,只要沒有冰過,完全無害健康!如果有什麼擔心,可以參看我前面的相關博文。
其實,按照這個原理,餐前喝湯也是個好辦法。它的直接效果就是讓吃進去的食物在胃裡面進行稀釋,從而增加飽感。人一旦感覺飽了,進食的速度就會變慢。
在以上幾個招數的基礎上,再經常提醒自己細嚼慢嚥,進餐速度就能慢下來啦。如果有興趣體會食物的真正滋味,不妨試一試,按照食物品嘗的要求來吃:放進去半口食物,仔細咀嚼20次以上,把食物在舌頭上攤平,再捲動舌頭,讓舌上前後左右的味蕾都充分感知它的味道(舌頭上的味蕾分工有區別,前面感受甜,兩邊前後分別感受鹹和酸,舌根感受苦),再分兩三次咽下去。這麼吃東西時,你會發現很多平日根本體會不到的細微味道和口感,非常有趣。
如果堅持一段時間的“慢食”,自然會看出效果的差異。不僅身體感覺更加舒服,心態也會慢慢地變得平和。這樣,我們的生活品質不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嗎?
我們不妨反其道而行之,把食物做得體積膨大,能量密度偏低。這樣,胃裡面的機械感受器就算感覺到飽滿,實際上卻沒有吃進去太多的幹物質。按這種吃法,每餐所要吃的食物體積增加了,於是速度會放慢,發胖的危險卻會減小。按照這個原理,用餅乾替代一餐是絕對不合理的事情。因為餅乾水分少,能量密度高。用雜糧粥來做主食就很好,因為體積大,一大碗粥當中的幹物質只有不到10%。就算你有能力很快喝完一碗,第二、三碗的速度怎麼也不可能太快了。而實際上,吃三碗濃粥才能相當於一碗米飯,那麼不濃的粥呢?要吃四五碗。可是,吃三碗粥的速度,怎麼也比吃一碗米飯要慢得多吧,雜糧粥就更慢了。
另一個增加體積的方式是增加水果和蔬菜,它們都是高水分含量的食品。除了土豆,蔬菜含水量超過90%,高的可達96%,比如黃瓜、番茄、大白菜等。最好不要扔掉有嚼頭的皮和外層葉子。吃飯的時候多吃這些蔬菜,既不怕長胖,又可以降低速度。用餐時吃水果也是個不錯的辦法。我可以負責任地說,用餐同時吃水果,只要沒有冰過,完全無害健康!如果有什麼擔心,可以參看我前面的相關博文。
其實,按照這個原理,餐前喝湯也是個好辦法。它的直接效果就是讓吃進去的食物在胃裡面進行稀釋,從而增加飽感。人一旦感覺飽了,進食的速度就會變慢。
在以上幾個招數的基礎上,再經常提醒自己細嚼慢嚥,進餐速度就能慢下來啦。如果有興趣體會食物的真正滋味,不妨試一試,按照食物品嘗的要求來吃:放進去半口食物,仔細咀嚼20次以上,把食物在舌頭上攤平,再捲動舌頭,讓舌上前後左右的味蕾都充分感知它的味道(舌頭上的味蕾分工有區別,前面感受甜,兩邊前後分別感受鹹和酸,舌根感受苦),再分兩三次咽下去。這麼吃東西時,你會發現很多平日根本體會不到的細微味道和口感,非常有趣。
如果堅持一段時間的“慢食”,自然會看出效果的差異。不僅身體感覺更加舒服,心態也會慢慢地變得平和。這樣,我們的生活品質不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