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是南朝齊、梁時的醫藥學家,
幼年家貧,
勤奮好學。
他于“十歲得葛洪神仙傳,
晝夜精研,
便有養生之志”,
後來成為歷史上有名的養生學家。
他撰寫了一部《養性延命錄》,
書中輯錄了“上自神農以來,
下及魏晉之際”的養生妙方,
是現存最早的一部養生學專著。
他將各類書籍所載的養生法則和養生學家的方術,
概括為“順應四時、調攝情志、節制飲食、適當勞動、節欲保精、服氣導引”等六個方面。
他不僅注意研究養生學的理論,
還善於身體力行,
因而在那“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代,
能活到81歲,
堪稱難能可貴。
調攝情志 陶弘景繼承了《黃帝內經》裡運用陰陽學說的理論來闡明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病理、藥理等方面的觀念,
認為天地自然界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源泉。
他運用陰陽學證明人的心理發展過程就是七情六欲從陰陽中和到陰陽失衡,
再從陰陽失衡到新的陰陽中和的過程。
他還吸收了《妙真經》等書的觀點,
精闢地闡明了人體生命的基本要素是形和神,
“人所以生者,
神也;神之所托者,
形也。
神形離別則死,
死者不可複生,
離者不可複返”,
故他把調神、養形作為養生的關鍵。
提倡順應四時,
注重四序,
調攝情志,
怡養天年。
節制飲食陶弘景總結概括的“順應四時、調攝情志、節制飲食、適當勞動、節欲保精、服氣導引”的養生經驗,
除了“順應四時,
調攝情志”外,
“節制飲食,
節欲保精”也是相當重要的。
歷來的養生專家都要求老年人食不過飽,
欲莫過貪。
節制飲食能夠保證人體的基本需要,
減少人體消化的過重負擔。
人的營養攝入主要依靠一日三餐。
陶弘景所強調的節制飲食,
就是指所需營養的攝取,
不宜過多,
過多則被排泄掉,
還給胃腸等消化器官造成負擔;也不能過少,
過少則不足以滿足身體的需求。
要本著低熱量、低脂肪、低糖類和保持充足的蛋白質及維生素的原則,
各種營養都要有所吸收,
適度地保證人體的需要。
他正是這樣身體力行的,
才使他得以益壽延年。
陶弘景認為:世界上萬事萬物唯人最為寶貴,
其生命只有“百歲光陰”,
如同客居於世,
若不是自己留意修身養性,
不免為心志所累而受疾病之苦。
這種以人為本的思想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就出現在我國是非常寶貴的。
人的生命雖然有限,
但是“留意修養”能使其生活起居、飲食勞作皆有規律。
陶弘景治學非常嚴謹,
對人的生命壽夭認識非常深刻。
他在《養性延命錄·序》中指出:天地之間“稟氣含靈,
唯人為貴”,
並且認為人體生命的基本要素是“形”與“神”,
“神者生之本,
形者生之具也”,
從而把“調神”“養形”作為養生的“都領大歸”警戒人們:“神大用則竭”,
“形大勞則斃,
神形早衰,
欲與天地長久,
非所聞也”。
節制飲食陶弘景總結概括的“順應四時、調攝情志、節制飲食、適當勞動、節欲保精、服氣導引”的養生經驗,
除了“順應四時,
調攝情志”外,
“節制飲食,
節欲保精”也是相當重要的。
歷來的養生專家都要求老年人食不過飽,
欲莫過貪。
節制飲食能夠保證人體的基本需要,
減少人體消化的過重負擔。
人的營養攝入主要依靠一日三餐。
陶弘景所強調的節制飲食,
就是指所需營養的攝取,
不宜過多,
過多則被排泄掉,
還給胃腸等消化器官造成負擔;也不能過少,
過少則不足以滿足身體的需求。
要本著低熱量、低脂肪、低糖類和保持充足的蛋白質及維生素的原則,
各種營養都要有所吸收,
適度地保證人體的需要。
他正是這樣身體力行的,
才使他得以益壽延年。
陶弘景認為:世界上萬事萬物唯人最為寶貴,
其生命只有“百歲光陰”,
如同客居於世,
若不是自己留意修身養性,
不免為心志所累而受疾病之苦。
這種以人為本的思想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就出現在我國是非常寶貴的。
人的生命雖然有限,
但是“留意修養”能使其生活起居、飲食勞作皆有規律。
陶弘景治學非常嚴謹,
對人的生命壽夭認識非常深刻。
他在《養性延命錄·序》中指出:天地之間“稟氣含靈,
唯人為貴”,
並且認為人體生命的基本要素是“形”與“神”,
“神者生之本,
形者生之具也”,
從而把“調神”“養形”作為養生的“都領大歸”警戒人們:“神大用則竭”,
“形大勞則斃,
神形早衰,
欲與天地長久,
非所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