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

練氣功掌握7要領 平衡情緒強健身心

著名氣功師劉貴珍認為, 練習氣功要掌握以下要領。

(1)松靜相輔, 順乎自然。 松與靜的關係密切, 全身放鬆能促進入靜, 而入靜後,

也必然呈現全身放鬆, 故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所謂松, 一方面是全身肌肉放鬆, 這個松必須掌握松而不懈的狀態。 採用臥式, 全身放鬆較易實現, 但在擺好姿勢以後, 還應全身微微晃動幾下, 達到臥之舒適。 站、坐兩式的維持, 都必須有一定的肌肉處於緊張狀態, 但也需最大限度的放鬆。 放鬆的另一個方面, 就是意識的放鬆, 首先要伴隨著全身肌肉放鬆, 使整個身體有一個舒適鬆快的感覺, 另外, 就是意守呼吸或意守丹田都不能思想過於集中, 要消除緊張狀態, 達到精神意識的放鬆。 所謂靜, 是指相對安靜而言, 在呼吸方面出入無聲, 體會悠閒自得, 在意識方面強調通過意守, 排除雜念, 達到入靜。 總之, 松靜自然是練功的關鍵,
掌握得好, 可以迅速獲得良效, 掌握不當, 往往會出偏差。

(2)練意練氣, 意氣合一。
氣功之“氣”, 主要指真氣(元氣)而言。 練氣之初, 必須由練肺氣(呼吸之氣)入手。 肺氣的鍛煉, 由於功法的不同, 採用的呼吸方式也各異。 雖然如此, 但不論什麼功法, 大都要求呼吸做到:悠、勻、細、長、緩。 練功有素之人、每分鐘呼吸次數, 甚至可達二三次, 形成緩慢的腹式呼吸。 呼吸氣的鍛煉, 必須由淺入深, 由快至慢, 逐漸練習, 不能要求在短時間內即形成完整的深長呼吸。 初練時必須以意念誘導, 練到一定程度, 便可達到自然而規律的呼吸。 所謂練意:一為排除雜念, 達到入靜;二為意守丹田, 使整個機體發生更深刻的變化。 初練氣功者欲想很快排除雜念是很困難的,

必須通過一定時間的練習, 才能使雜念逐漸減少, 達到入靜的要求。

練功過程中怎樣把練意和練氣結合起來?開始鍛煉呼吸時, 同時也要意守呼吸, 以幫助呼吸儘快練好。 待深長。 均勻的呼吸形成後, 再注意腹部隨呼吸起落。 當呼吸鍛煉得很純熟時,
即使不注意呼吸也能自然達到氣貫丹田, 此時, 單純意守丹田即可以了。 這樣練氣練意, 二者就能密切結合, 實現意氣合一, 使真氣充沛, 達到治病健身。

(3)情緒平衡, 心情舒暢。
在氣功治療中必須強調情緒平衡, 心情愉快, 這樣才能促進健康、消除疾病, 而且在每次做功後都會有舒適和欣快的感覺。

(4)循序漸進, 勿急求成。
初期練功不能急於求成, 要求功效, 效果都是隨著練功時間的進程逐漸顯現出來的。 練功方法雖然不很複雜, 但要掌握得比較熟練, 也要通過一定時間的練習, 才能達到。 以內養功為例, 可以先掌握姿式和鍛煉深呼吸, 在深呼吸比較熟練時, 再加上停閉, 在停閉呼吸熟練以後, 再加默念字句, 然後再加舌抵上齶,

在這些動作都比較熟練了, 再加上意守丹田, 這樣一步一步地掌握, 往往比較順利。

(5)練養相兼, 密切結合。
所謂練養相兼, 就是練功和合理休養並重。 只練功, 不注意合理休養, 對戰勝疾病將是個障礙, 故練、養必須密切結合。 合理休養應包括的內容為:注意適當休息、生活規律、情緒樂觀、飲食有節、適度體力活動等。 這些內容在整個練功過程中乃至一生, 都應當注意, 這往往是戰勝疾病取得健康的保證。 每次練功均應貫徹練養相兼的要求。 如練內養功或強壯功時, 練上半個小時以後, 就可以放棄停閉呼吸, 放棄意守丹田, 單純全身放鬆, 平臥床上, 靜養10~20分鐘。 養後還可以繼續再練, 如此練練養養, 效果也很好。

(6)固定功法, 功時適宜。
當前各地流傳的功法甚多。 有的功法已在臨床廣泛採用, 效果不錯;也有些功法, 僅限於個別人練習, 尚未完全公開, 或使用之人甚少, 功效究竟如何, 尚難定論。 練功者應在醫生指導下, 根據病情、體質和日常習慣等, 選擇1~2種合適功法, 進行鍛煉, 這樣既便於掌握, 又易獲效果。

(7)總結經驗,避免偏差。
氣功療法主要是患者自行掌握練功要求和方法,不斷地進行鍛煉。在鍛煉中大都不能一帆風順,嚴重者可產生偏差。造成這種情況,最常見的原因是急於求成,不能循序漸進,呼吸用力過大,一味追求深長緩慢,或意守強度太大,或盲目追求某些感覺,結果造成呼吸不暢,胸悶氣短甚則呼吸紊亂,頭痛頭昏,精神緊張等。
偏差的形成,往往是由微至顯,由輕到重,當開始有所表現時,糾正比較容易,需時也短,如果偏差已經形成,糾正起來就比較費力。因此練功之初,一定要深入細緻地體會,總結經驗,找到不足,及時糾正,以免形成偏差。

又易獲效果。

(7)總結經驗,避免偏差。
氣功療法主要是患者自行掌握練功要求和方法,不斷地進行鍛煉。在鍛煉中大都不能一帆風順,嚴重者可產生偏差。造成這種情況,最常見的原因是急於求成,不能循序漸進,呼吸用力過大,一味追求深長緩慢,或意守強度太大,或盲目追求某些感覺,結果造成呼吸不暢,胸悶氣短甚則呼吸紊亂,頭痛頭昏,精神緊張等。
偏差的形成,往往是由微至顯,由輕到重,當開始有所表現時,糾正比較容易,需時也短,如果偏差已經形成,糾正起來就比較費力。因此練功之初,一定要深入細緻地體會,總結經驗,找到不足,及時糾正,以免形成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