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長期咳嗽小心肺癌 肺癌性咳嗽特點

秋冬季節, 咳嗽的人會變多, 中醫要提醒大家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入秋後如果長期咳嗽且不愈者, 要注意排查肺癌, 因為, 咳嗽也是肺癌的早期症狀表現。

咳嗽不癒合警惕肺癌!

秋冬是肺癌高發的季節, 很多肺癌患者早期以咳嗽、咳痰、低熱為首發, 大部分人並不在意, 當做感冒來救治, 往往效果不好, 患者再次就診肺癌已經發展到中晚期, 專家提醒, 對於這類患者要提高警惕, 尤其針對40歲以上長期吸煙或有二手煙接觸史的患者更不能掉以輕心。

肺癌性咳嗽特點:

肺癌性咳嗽與所犯肺癌的類型有關係, 肺癌從大體分為兩類, 中央型及周圍型, 周圍型肺癌多發生在終末小支氣管, 患者早期很少有咳嗽的症狀, 多會出現胸痛, 而中央型肺癌咳嗽出現較早, 常以有壓迫感、陣發性的刺激性乾咳為首發症, 無痰或少量泡沫狀粘痰, 有時帶血絲。 咳嗽強度與腫瘤生長部位有關,

支氣管愈大, 感受器愈豐富。 愈易受腫瘤的刺激而引起較強烈的咳嗽。 所以早期難以發現, 一旦有症狀出現, 多屬晚期。

肺癌患者除了咳嗽外還會出現的症狀有以下幾種也不可忽視:

1、患者突然消瘦。

2、現胸悶、哮鳴、氣促、發熱。

3、壓迫或侵犯神經, 引起同側隔肌麻痹。

4、壓迫或侵犯喉返神經, 引起聲帶麻痹, 聲音嘶啞。

5、Horner綜合征。

中醫專家認為, 正氣不足, 臟腑功能失調是腫瘤發生的主要內因, 肺癌發生後, 如不能及時治療, 又會傷肺氣耗肺陰, 使機體正氣更虛, 又促使癌腫進一步擴散及發展。 早期腫瘤尚小, 正氣尚盛, 正盛邪輕, 多可採取以攻為主, 或大攻小補, 或先攻後調的原則。 中期腫瘤發展至一定階段, 邪盛正氣亦傷,

多處於“勢均力敵”階段, 宜取攻補兼施的原則。 晚期病情更重, 正氣衰弱, “正虛邪盛”, 治宜以補為主, 或大補小攻, 或先補後攻的原則, 即“扶正所以祛邪”。

資料表明, 我國肺癌病人以中、老年人居多, 確診時, 大多數已屬中、晚期, 此時正氣虧虛是患者的一大共性, 故中醫治療應以扶助正氣為主, 祛邪消積為輔, 扶正是根據患者氣血陰陽的盛衰, 而益其不足;祛邪是據痰凝、氣結、血瘀、熱毒等的亢盛, 而祛其有餘。 近年來“養正積自消”的治療原則已逐漸成為共識, 中藥治療著力于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及自身抗癌能力為主, 輔以抗癌中藥, 達到控制腫瘤、改善症狀的目的。

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藥:

1、清熱解毒類

白花蛇舌草、半枝蓮、蛇莓、苦參、七葉一枝花、龍葵、藤梨根、石見穿、野蕎麥根、黃芩、山豆根等。

2、化痰軟堅類

夏枯草、生南星、貓爪草、生牡蠣、栝樓、海藻、澤漆、昆布、等。

3、活血化瘀散結類

三棱、莪術、徐長卿、丹參、澤蘭葉、鬼箭羽、參三七等。

4、其他

菝葜、全蠍、蜈蚣、蚊六穀、鐵樹葉、芙蓉葉、野葡萄藤、冰球子、蜣螂蟲等。

咳嗽是小病, 也可能是大病, 特別是長期咳嗽的人要引起注意, 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排除肺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