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正確的飲食觀念 葷素搭配才最好

現實生活中, 不乏有人嗜肉如命, 一餐不吃肉他就嘴饞;也不乏有人談肉色變, 拒絕肉食, 只吃素食。 新近研究發現, 這種極端的飲食原則對健康都不利, 還會引起多種鮮為人知的疾病。

過量食肉易患病

關節炎 免疫系統攻擊關節黏膜所造成的風濕性關節炎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 科學家通過對2.5萬人飲食習慣的調查發現, 相對素食者而言, 肉食者患關節炎的風險翻一番。 紅肉中的膠原質能激發免疫系統“攻擊”行為。 另外, 肉中豐富的鐵元素容易積累在關節處, 造成組織損傷。

膽結石 膽結石的劇痛肯定讓某些人刻骨銘心, 患病原因之一就是飽和脂肪攝入過多。 研究發現, 肉食者患膽結石的風險比素食者高出18%。 素食者攝入的不飽和脂肪較多, 無形中提高了胰島素的敏感性, 預防結石產生。

老年癡呆症 老年癡呆症和大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沉積有關。

科學研究發現, 出現輕度記憶問題的老人如果減少肉的食用量, 多吃蔬菜水果和穀類食品, 患癡呆症的幾率會減少48%。

骨質疏鬆症 根據英國國家骨質疏鬆協會的研究, 紅肉中的動物蛋白不利於骨骼健康。 肉食者消化肉食所剩餘的酸性殘渣需要鈣質等鹼性物質來中和, 這樣勢必會導致骨骼缺鈣。 綠色蔬菜如捲心菜、甘藍, 含鈣量較高, 有利於預防骨質疏鬆症。

食物中毒 雖然多數食物中毒都和乳製品、貝類海鮮有關, 但也不能忽視家禽肉和紅肉對肉食者的威脅。 生肉是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棲息的“港灣”。 英國食品標準局研究發現, 89%的人不會正確地儲存肉類。 它應該放在密封的容器內, 擱置在冰箱最下層。 另外, 63%的人摸了生肉不洗手,

使病菌四處傳播。

拒食肉食(素食主義)易患病

不育症 約1/6的不育夫婦要歸因於他們的素食習慣。 倫敦大學的研究發現, 素食者為了攝入充足的蛋白質, 喜歡食用大量豆類產品, 但是大豆所含的某些黃酮成分會阻止精子向卵子遊動, 形成不孕症。

牙病 素食者喜歡吃的茄子、洋蔥、胡椒粉和小胡瓜含有腐蝕牙齒的酸性物質。 牙科專家發現, 高溫烹調後, 這些酸性物質會更加集中, 對牙齒的危害更大。

抑鬱症 維生素B12只存在於肉類、乳製品和加工過的穀類食品中, 素食者最容易缺乏。 英國營養基金會的布裡吉特·比娜拉姆稱:“維生素B12攝入不足會導致輕度的神經問題, 如情緒波動、抑鬱。 同時, 人會感到極度疲勞。 ”

肌肉萎縮 缺乏蛋白質的飲食潛在的副作用之一就是肌肉萎縮症。 蛋白質對于維繫肌肉健康極為重要。 英國營養學家路易士·薩頓說:“蛋白質攝入不足的素食者非常容易肌肉流失。 ”

食肉有限量

我國營養學會對我國人們的膳食營養物質的供給有個科學合理的營養攝取標準:成人每人每天每千克體重應攝取1.2克蛋白質,

成人體重平均以60千克計算, 每天應攝取70餘克蛋白質。 肉類中蛋白質的含量平均在17%左右, 一個人一天攝取的蛋白質, 肉類應占25%上下, 折合成肉就是100克左右為宜, 其餘的蛋白質可以從攝取的其他食物來供給。

兒童生長發育階段和體力工作者, 吃肉的數量應該有所增加。 如4~6歲為100克, 7~10歲為110~120克, 11~13歲為130克;14~18歲為140~150克;18歲以上可以和成年人一樣;成年輕體力勞動者140~150克;重體力勞動者可增加到180~190克。 老年人應當減少, 應保持在90~100克之間。 以上是參考數字, 有的人很少吃肉, 有些牧民以肉為主, 這些則應另當別論。 文/常怡勇(副主任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