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

五一應酬小心脾胃損傷

積食

脾胃患病一般表現為胃痛、總有飽脹感、食欲減退, 甚至出現呃逆、燒心等症狀, 老百姓多稱之為“脾胃不和”。

節日之後的脾胃不適多為食滯胃脘證,

發病前患者常有暴飲暴食或飲食不潔史, 表現為飲食停滯、打嗝出酸腐之氣等消化不良的症狀, 治療可用消食導滯的法則。

腹脹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 飲食不節。 季節交替之際, 脾胃病更易多發。 對大多數脾胃不和的患者來說, 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不振、腹部脹痛、大便不調。

如果患者胃部不適、經揉按或保暖後減輕、乏力、手足不溫, 可選用溫胃舒, 顧名思義, 其有溫胃暖中作用, 適於胃脘寒涼, 飲食生冷、受寒更痛。 虛寒胃痛沖劑、胃氣止痛丸、附子理中丸也屬此類藥品。 但如查看舌象發現有舌紅、苔黃或膩等濕熱症狀及急性胃痛就不適用。

萎縮性胃炎

胃痛伴胃酸增多和口渴愛喝冷飲、大便幹、小便黃等熱象的胃熱症狀,

治療可瀉火清胃, 可使用牛黃清胃丸、黃連上清片、一清膠囊、新清寧片等。 但此類藥不可多用或長期應用, 大量使用易傷脾胃陽氣, 使人體虛。 如服用後未見明顯好轉, 應去醫院專科診治。

病史較長、上腹部隱痛灼痛、口燥咽幹、飲水不解渴、手足心熱、消瘦乏力, 舌紅少苔等胃陰不足型脾胃病, 適用養胃舒治療, 此類藥還有陰虛胃痛顆粒等。

如見胃脹作痛、噁心、口中黏膩、口苦、口幹、口臭、大便不爽等症, 都屬於濕熱所致, 可選用腸胃康。 若同時還出現腹瀉, 可服用葛根芩連微丸。

中國人脾胃多不和, 家中可常備些中成藥, 但要對症用藥, 如自己無法分辨, 應去正規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