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養生密不可分的拳法——太極拳
導語:養生太極拳是一種身心兼修的練拳健身運動。 練拳時注重意氣運動, 以心行氣, 疏通經絡, 平衡陰陽氣血, 以提高陰陽自和能力——即西醫所說的抗病康復能力。
人們不斷與侵害肌體的疾患鬥爭著, 經常在抗病中活著, 從而積累了大量的養生知識和祛病方法, 我國的太極拳就是其中一種。 太極拳雖屬於中華武術的範疇, 也可以說是中國醫學的組成部分之一。 通過練習太極拳可以達到祛病、養生、延年的目的。 武術可分為內家拳和外家拳兩大類。 外家拳一練筋、骨、皮為主, 而以太極拳為主的內家拳則以養氣、通絡為主, 也可以說以放鬆、調整周身氣血為主, 屬於氣功之行攻。 所以為了養病, 調整氣血的運行, 恢復體內的正常迴圈, 以練太極拳最為適宜。
練太極拳, 不是一般的學習拳式, 必須懂得很多基本功, 必須做到“放鬆”, “氣道通暢”。 肺主一身之氣, 肺氣調則周身氣行, 故練功必須令其氣順, 不可叫氣道結滯, 所以說:練拳不可閉氣、使力, 總以放鬆、沉氣為主。 在練拳時要配合呼吸配合開合等。 由於以上的要求, 使得練太極拳的人們在練拳過程中注意放鬆並調整呼吸, 每次練拳下來心情舒暢精神飽滿。
常年堅持練太極拳的人普遍反映大腿既然粗壯。 體育專家認為, 大小腿肌肉群的高功能運動, 使人體如同增加了許多小水泵,
從中國傳統醫學角度來說, “上盛下衰”是中醫術語, 指的是中年老人肝腎兩虧、陰虛陽浮, 而出現的血壓升高、心虛失眠、畏寒怕冷、四肢發涼、食滯便秘等候群。 患者看上去往往是紅光滿面, 並無病容。 然而, 由於下元虛虧, 連腳發軟, 行動不便, 走路時間一長足後跟痛, 膝關節發硬, 腰酸背疼, 渾身乏力。 中醫認為, 人年過四十, 肝腎易虧, 猶如根枯而頁黃。 澆水灌肥應從根部著手, 滋肝補腎, 乃是養生保健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