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乳糜瀉的偏方

麥膠性腸病又稱乳糜瀉、非熱帶性脂肪瀉, 在北美、北歐、澳大利亞發病率較高, 國內很少見。 男女之比為1∶1.3~2.0, 女性多于男性, 發病高峰年齡主要是兒童與青年, 但近年來老年人發病率在增高。 病與進食麥粉關系密切, 大量研究已證實麥膠可能是本病的致病因素, 并認為發病原因是遺傳、免疫和麥膠飲食相互作用的結果。 長久以來我們積累了很多改善或者治療的偏方和飲食方式, 有這種病情的患者不妨試一下。

偏方

宜食炒米粉、姜、紅糖等溫熱利濕之品。

食療方:茯苓粥、組成:桂心(末)1兩, 粳米4合(淘研)。

主治:老人噎病, 心痛悶, 膈氣結, 飲食不下。

用法用量:上以米煮作粥半熟, 次下桂末調和, 空心服, 每日1次。

本病與進食麥粉關系密切, 故對本病的易感人群, 應該盡量減少進食麥粉。 避免食用含麥膠飲食(如各種麥類), 如將面粉中的面筋去掉, 剩余的淀粉可食用。

原則上以高蛋白、高熱量、低脂肪、無刺激性易消化的飲食為主。 對長期腹瀉、體重減輕的病例, 應警惕小腸吸收不良的存在。 嚴格禁食一切含有麥類(如小麥、大麥、燕麥、黑麥)及其制品, 如面筋、烤夫及面制糕點等。 病人在無麩質治療飲食開始后, 就應對所食用的食物慎重選擇, 一般在2~3周內可見明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