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須防哮喘
秋季是一年中冷空氣活動較為頻繁的季節, 每次冷空氣過後, 都伴隨著氣溫、氣壓、降水、空氣濕度的明顯變化。 尤其是氣溫的降低直接對哮喘有誘發作用。 因為依中醫理論, 哮喘一病, 宿根為“痰飲伏於內, 膠結不去”;一旦氣候變化, 或感冒風寒, 或淋雨踐露, “宿痰”就為新邪引動發病。 現代醫學研究也認為, 支氣管哮喘多半是由感冒或鼻炎引發, 而感冒和鼻炎都與冷空氣活動有直接關係。
美國海洋和大氣局發佈的《天氣和健康》就曾指出, 每當較強冷空氣來臨時, 在氣溫由高變低、濕度由小變大的轉換期內,
秋季還有兩種天氣可誘發哮喘:其一是初秋時節, 當雷雨前或颱風登陸前的幾個小時, 哮喘的發病率較高。 心理醫療專家分析認為, 這除了氣侯原因外, 更重要的可能是心理原因所致──患者對即將到來的狂風驟雨心存不安甚至恐懼。 其二是深秋時節, 天氣形勢被高壓控制, 哮喘患者增多。 氣象醫療專家分析認為, 這可能是近地層會出現了逆溫層(即氣溫隨高度遞增), 地面出現某些誘發哮喘的“過敏原”, 從而使哮喘發作。
當然, 上述兩種病因出現的機率是不高的, 比較起來, 還是冷空氣活動對哮喘病的影響更大, 更直接。
為了預防和減輕冷空氣過境對哮喘病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