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長胎盤腹部感覺

胎盤大家一般都比較瞭解, 是胎兒和母體之間交換物質的一個重要的器官, 在妊娠期的時候, 母體裡裡面的子宮內膜會聯合起來, 長成一種母子之間的結合器, 胎兒會在子宮裡面發育, 需要依靠胎盤來攝入營養, 在胎盤生長的過程當中, 母體可能會發生腹痛的一種現象, 這都是比較正常的。

胎盤結構

1.羊膜

構成胎盤的胎兒部分, 是胎盤的最內層。 羊膜是附著在絨毛膜板表面的半透明膜。 羊膜光滑, 無血管、神經及淋巴, 具有一定的彈性。 人類羊膜正常厚0.05mm。

2.葉狀絨毛膜

構成胎盤的胎兒部分, 占妊娠胎盤的主要部分。 胚胎發育至13~21日時, 絨毛逐漸形成。 約在受精後第3周, 當絨毛內血管形成時, 建立起胎兒胎盤迴圈。 與底蛻膜相接觸的絨毛, 稱為葉狀絨毛膜。 絨毛末端懸浮於充滿母血的絨毛間隙中的稱游離絨毛, 長入底蛻膜中的稱固定絨毛。 蛻膜板長出的胎盤隔,

胎兒葉不完全地分隔為母體葉, 每個母體葉包含數個胎兒葉, 每個母體葉有其獨自的螺旋動脈供應血液。 孕婦子宮螺旋動脈(也稱子宮胎盤動脈)穿過蛻膜板進入母體葉, 母兒間的物質交換均在胎兒小葉的絨毛處進行, 胎兒血液是經臍動脈直至絨毛毛細血管, 經與絨毛間隙中的母血進行物質交換, 兩者並不直接相通。 妊娠足月胎盤的絨毛滋養層主要由合體滋養細胞組成, 細胞滋養細胞僅散在可見, 滋養層的內層為基底膜, 有胎盤屏障的作用。

3.底蛻膜

構成胎盤的母體部分, 占妊娠足月胎盤很小部分。 胎盤母體面分成肉眼可見的20個左右母體葉。

常見胎盤異常

1.前置胎盤

正常情況下, 胎盤應附著在子宮的前、後及側壁上。 但是在某種情況下, 胎盤像小帽子那樣附著在子宮頸內口的上方, 恰好戴在胎兒的頭上或臀部, 這種情況稱為前置胎盤。 根據前置胎盤的位置, 又可分為三種類型:完全性(或中央性)前置胎盤;部分性前置胎盤;邊緣性(或低位性)前置胎盤。

2.胎盤早剝

正常位置的胎盤, 在胎兒還沒出生以前, 是緊貼子宮壁的。 如果在這個時期脫離子宮壁, 稱為胎盤早剝。 胎盤早剝和胎盤前置都是妊娠晚期流血的主要原因。 一旦險情發生, 原則上應爭分奪秒地讓胎兒產出, 只有在胎兒產出, 子宮才能迅速收縮而止血。

3.異常形態胎盤

受孕時, 如果孕卵植入在子宮角部, 可能形成雙重胎盤、腎形胎盤、馬蹄形胎盤, 或在胎盤上形成深溝。 如果葉狀絨毛膜沿著孕卵周圍發育, 就會形成長而薄的胎盤, 醫學上稱為膜樣胎盤。 孕卵植入部位正確, 但植入部位的子宮黏膜有炎症病變, 就會形成副胎盤。 這些形態各異的胎盤, 分娩時很容易殘留在子宮腔內, 是造成產時、產後出血和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4.粘連性胎盤和植入性胎盤

無論粘連性胎盤還是植入性胎盤, 在分娩時都可以使胎盤剝離困難, 造成大出血。

5.胎盤白色梗塞

胎盤白色梗塞是因為胎盤發生病變, 即在胎盤胎兒面的羊膜下, 有白色或黃白色的結節狀變性組織,

較堅硬。 如果變性較多、較深, 就能使胎盤功能受損使胎兒在宮腔內死亡, 並且容易發生胎盤早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