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肉痣和黑痣的區別

每個人的身上都會長痣, 但是有的人可能會出現在比較隱私的部位並不明顯, 這也正是很多人對身上長痣比較苦惱的問題, 其實肉痣和黑痣之間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不同的類型, 產生的症狀和形態都會不同, 所以在平時要注意區分, 選擇合適的方法慢慢調理。

肉痣和黑痣的區別

肉痣是指突出表面的色素痣, 從病理上來說, 後天性痣大小通常為0.1-0.6公分, 可分為接合痣、複合痣和真皮內痣。 肉痣也就是真皮內痣, 痣細胞完全位於真皮層內, 大而突起, 呈淡褐色或肉色的結節。 痣是局限性皮膚色素異常,可以出生就有, 亦可後天發生。 健康人皮膚上通常可找到15~20顆痣, 先天性的痣大多在出生時或新生兒期就存在, 後天性的痣則在六個月大以後, 一直到老年期都有可能會新長出來。

後天的接合痣會隨時間由原先的平坦變成輕微突出的半球狀,

表面平滑, 由於更深入往下生長至真皮層, 因此顏色會變為膚色或者棕黑色, 且因黑色細胞活性降低, 惡性變化幾率也低, 皮內痣即肉痣則是由複合痣演變而成, 痣細胞向下生長, 完全脫離表皮, 臨床上為凸起, 呈棕色至肉色。

黑色素痣是由一群良性的黑色素細胞,

聚集在表皮與真皮的交界產生的, 黑色素細胞可能會分佈在網狀真皮下部, 結締組織束之間, 圍繞皮膚的其它附屬器官如汗腺、毛囊、血管、神經等等, 偶爾還會延伸到皮下脂肪。

黑色素痣性狀

它的外觀看起來可能是扁平、突起、疣狀、顆粒狀, 或者其它形狀, 顏色則可能為棕色、黑色或藍色。 黑色素痣有先天與後天產生的兩種。

先天性的痣大多在出生時或新生兒期就存在, 後天性的痣則在六個月大以後, 一直到老年期都有可能會新長出來。

後天性的痣大小通常為零點一至零點六公分大, 在病理上可以分為三種, 接合痣(痣細胞局限在表皮、真皮交界部位, 屬於表皮內的痣), 複合痣(痣細胞不僅分佈在表皮層,

有向下進入真皮層), 真皮內痣(痣細胞完全位於真皮層內)。 痣的臨床長相也和其病理分類有關, 接合痣呈現褐色至黑色平坦的斑點, 不會突起於皮膚表面, 複合痣通常呈現褐色突起的丘疹或結節, 真皮內痣則更大、更突起, 呈淡褐色或肉色的結節, 也就是一般人所謂的「肉痣」。

黑色素痣分類

在1%~2%的新生兒身上, 都可以找到先天性黑色素痣, 不過巨大先天性黑色素痣的發生率則小於兩萬分之一(國外統計)。 臨床上可以依黑色素痣的大小把它分成三種:

小型黑色素痣:大小小於兩公分, 偏好分佈在下半身、背部上半、肩膀、胸部與近端肢體。

中間型黑色素痣:大小介於2~20公分間。

巨大黑色素痣:大小大於20公分, 分佈以軀幹後半部為主, 也有人在頭部或四肢其它不會, 可能會覆蓋身體的大片肌膚。 通常是深色的, 而且有些許毛髮覆蓋, 在主體外也散佈著衛星式的病灶。

大部分的先天性巨大黑色素痣都是良性的, 不過先天性巨大黑色素痣通常比後天性巨大黑色素痣要來得複雜。

依照它的生長型式又可以分成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