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臉盲症遺傳嗎

生活當中有很多人經常會有體會過認不出別人的感覺, 有的人會見到別人後馬上就能認出來, 可是有的人在看見別人後是一臉茫然的, 像這一種不是因為個人故意的, 可能是臉盲症的原因造成的, 臉盲症的出現絕大多數可能會遺傳, 但也可能會有很多其他的。

臉盲症怎麼治療

生活中, 一般人經過幾次接觸能夠輕鬆認出與自己交往的物件, 但是有一種人不管是朋友還是家人, 經常會成為他的陌生人, 見面擦肩而過, 美國一個大學的藝術系教授傑姆·赫德就是其中的一位。 經常有熟人在路上跟赫德打招呼.但他卻壓根不知道此人是誰, 只能假裝認識, 免得引起誤會。 在赫德無法辨認的眾多臉蛋中, 竟然還包括自己。 這就是所謂的”臉盲症“學名”面孔失認症“又叫”面孔遺忘症“。

面孔失認證患者並不少, 很多人在人臉辨別能力上或輕或重都有些不足,

但是並不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然而有的人則症狀比較嚴重。

最早將臉盲症作為病症進行研究的是德國神經學專家約希姆·博達默(JoachimBodamer), 他在1 947年記錄到三個腦部受傷的病人無法辨認醫護人員甚至親屬。 於是他將這一病症命名為面孔遺忘症, 後來這個病症因美國科學小說《一個分不清自己的妻子和帽子的人》而廣為人。

患者的類型分為兩種:一種是看不清別人的臉, 另一種是對別人的臉失去辨認能力, 只能靠其他細節去辨認比如髮型, 聲音, 走路姿態, 眼鏡的顏色等等, 但是當這些外在特徵改變時, 面孔失認證患者就不能辨別出對方是誰了。

臉盲症有很強的遺傳性, 如果你存在面孔識別障礙時, 你的父母很可能也是面孔失認症患者, 普通人群眾患病比例大概在五十分之一。 , 全球有2%~3%的人患有這種感知缺陷。

臉盲症患者的大腦:

臉盲症患者雖然對面孔有識別障礙, 但是他們的大腦記憶能力與常人並無不同, 其他方面也沒有什麼障礙, 那到底是什麼導致臉盲症患者無法辨識人的臉部呢?

在人腦中, 有專門處理視覺系統反映面部資訊的機制。 在處理過程中, 如果某個環節出錯, 就會導致對臉部認知的障礙。 大腦先天性某項功能薄弱, 則是天生臉盲症的誘因, 類似情形還有書寫障礙與閱讀障礙。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心理學

及腦科專家杜基教授曾找來12名臉盲症患者, 以高端傳導儀器監控患者觀看名人照片時的大腦運作狀況。 他發現, 當一看到照片時, 患者大腦內負責視覺記憶儲存的區域塊確實被觸發, 但在傳遞資訊的過程中卻出了問題。

神經學專家認為, 大腦對於眼睛看到的不同物件, 會設立不同的區域進行資訊辨認和處理。 現在已經發現的區域有四個:一是對手腳、四肢、軀幹等人體資訊進行處理的區域:二是對場所、地點資訊和建築物所在的位置, 比如廳房、樓道的結構佈局等資訊進行處理的區域;三是對臉部進行識別的專屬區域;四是對除此以外的其他所有客觀物體進行辨識的非專屬區域。

然而, 大腦中的臉部專屬區域與記憶腦區之間的通信如果產生障礙, 臉盲症也就出現了, 比如家人的臉在臉部專屬區域被辨識後, 卻不能在記憶腦區發生後繼反應, 也就無法形成相關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