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誤區

健康生活其實有12方向

健康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理解往往是“我有沒有病?”、“沒病, 很健康。 ”、“我不打針不吃藥, 身體相當棒!”等身體是否有疾病的方向。 但是記者從全國最大的健康網路社區健康863獲悉, 人的健康有12個方向, 除了不生瘡害病的身體健康外, 健康還包括心理心態、飲食營養、睡眠、健身保健、美容美體、精神需求、情感需求、性需求、教育、娛樂生活、疾病預防和疾病治療12個方向的健康。

中美集團總裁陳永透露, 12個方向的人體健康是中美華醫聯合科技有限公司、中美華醫管理科學研究院歷時18個月對12100名受訪人士和志願接受研究物件進行了全面的調研後,

完成的第一個現代社會健康生活基本需求分析。 據悉, “健康863”以“平衡身心、健康生活”防病勝於治病的全新健康理念為核心, 不僅關注患病人群, 更關注亞健康、關心非疾患人群、關懷現代人的心理健康狀況, 即時回應每一位民眾的健康訴求。 並針對不同人群可能出現的健康問題, 提供行之有效的健康解決方案。

據IDC資料統計, 目前國內的健康網多數是立足於“治病防病”, 為解決患病人群的疾病問題而設立的“疾病網”。 健康的概念被縮小, 非患病人群的健康服務需求被忽視, 不能達到構建新型醫療模式的目的。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陳一心表示:當前醫學界, 包括醫學教育界應將工作的重點從單純的防病、治病轉到關注健康、關注亞健康上來,

把亞健康人群爭取到健康隊伍中來。 面對亞健康, 有關專家提出, 我們應當積極推行新的醫療模式, 從單純生理模式轉變為生理、心理、社會三結合的模式。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資料顯示, 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僅占5%, 患疾人數占20%, 而75%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 中國國際亞健康學術成果研討會透露的數字表明:“中國目前大約有七成的人口處於亞健康狀態”。 其中, 因心理疾患而產生的亞健康狀態人群的比例也越來越大, 國民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影響中國社會和諧進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業內分析認為, 人體健康必須從健康維護、健康療養、健康促進、健康享受的“大健康”出發,

提倡12方向的人體健康是一個“大健康”, 即“心理與生理的總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