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推拿

小兒貧血的中醫推拿捏積療法

 

小兒缺鐵性貧血是國家對嬰幼兒保健的重點防治疾病之一, 目前該病在世界範圍內的患病率仍居高不下, 在不發達國家甚至在發達國家也佔有很高的比例。

鐵的缺乏不但影響兒童身體的生長發育, 對兒童的智力影響也很大, 因此要積極防治。
馮氏捏積療法主要是從患兒尾椎下開始, 術者將長強穴的皮膚捏拿起來, 然後沿著督脈自下而上, 推、捏、撚、放、提, 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 如此迴圈, 方便易行。
診斷標準
1.紅細胞形態呈明顯低色素小細胞表現, MCV
2.有明確的消化、吸收障礙引起缺鐵的原因。
3.血清鐵
4.總鐵結合力>62.7mmol/L, 運鐵蛋白飽和度
5.骨髓細胞外鐵明顯減少, 鐵粒幼紅細胞
6.紅細胞原卟啉>500mg/L。
7.血清鐵蛋白
8.鐵製劑治療有效, 治療6周後血紅蛋白上升10g/L以上者。
符合以上第1條和第2~8條中至少2條者, 可診斷為缺鐵性貧血。
該病屬於“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營養性貧血脾胃虛弱證:臨床見面色黃,
少華或淡白, 食欲不振, 神倦乏力, 或有腹瀉便溏, 唇舌色淡, 苔薄脈弱。
適應證
年齡0.5歲~12歲的小兒, 屬於西醫缺鐵性貧血中醫脾胃虛弱證型者。
禁忌證
1.後背有癤腫、外傷或有某些嚴重的皮膚病而出現背部皮膚病損者;
2.患有某些嚴重的心臟病, 操作時由於小兒哭鬧, 可能加重病情甚或出現意外險情者;
3.患有某些先天性神經系統發育不全的疾患, 或後天中樞神經系統因感染、外傷而出現明顯的損傷, 表現為明顯的智力低下者;
4.患有某些出血性疾病者;
5.患有某些急性熱性病者。

下一頁:馮氏捏積療法的詳細操作


操作方法
一、操作前的準備
捏積術應在早晨小兒空腹時進行, 如果在進食後施術,

容易因哭鬧而發生嘔吐現象。 操作時室內溫度要求適中, 如果室溫過高, 患兒容易出汗, 影響術者的操作, 室溫過低, 因患兒需脫衣服暴露脊背, 容易受涼而發生感冒。
操作時應避開室內的桌邊、床角, 以防患兒由於哭鬧、掙脫而發生撞傷。
操作者應對患兒態度和藹, 爭取患兒的合作。 冬天操作時, 操作者的雙手不易過涼, 避免小兒由於寒冷刺激而發生驚恐哭鬧。
操作前將患兒腰帶松解, 暴露出整個脊背, 體位要求自然、舒適。
二、操作的步驟及療程
馮氏捏積療法是操作者用雙手運用各種不同的手法施術于患兒脊背的一種治療方法。 具體的步驟是操作者用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狀。 食指半屈, 拇指伸直並對準食指的前半段。
各指要自然。 操作時應從患兒尾椎下的長強穴開始, 操作者用雙手的食指與拇指合作, 在食指向前輕推患兒皮膚的基礎上與拇指一起將長強穴的皮膚捏拿起來, 然後沿督脈自下而上, 左右兩手交替合作, 按照推、捏、撚、放、提的先後順序, 自尾椎下的長強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 有時還可根據病情將施術部位延至到項後正中髮際內的風府穴。 這過程為“捏一遍”, 如此迴圈, 根據病情及體質可捏拿4~6遍。 從第2遍開始的任何一遍中, 操作者可根據患兒出現的不同症狀, 採用“重提”的手法, 有針對性的刺激某些背部的臟腑俞穴, 以加強療效。 最後一遍捏拿結束後, 操作者可用雙手的拇指腹部, 採用揉、按同時並作的手法,
對腰部的腎俞穴揉按數次, 至此, 操作的過程全部結束。 術後應立即給小兒穿好衣服, 避免受涼, 並囑患兒休息半小時後, 方可進食。 每天治療1次。
三、詳細操作步驟
將馮氏捏積療法的捏積術的推、捏、撚、放、提、揉、按等七種手法介紹如下。
推法:用雙手食指的第2、3節的背側緊貼著患兒施術部位的皮膚自下而上均勻而快速地向前推。 運用時應注意, 術者雙側食指在向前推動的瞬間, 力量不可過猛, 如果力量過猛, 容易出現滑脫, 或劃傷患兒的皮膚。
捏法:在推法的基礎上, 雙側拇指與食指合作, 將患兒施術部位的皮膚捏拿起來。 捏拿小兒皮膚的高度, 嬰幼兒應以1釐米左右為宜, 學齡兒童應以1.5釐米左右為宜, 年長兒應以2釐米左右為宜。
運用時應注意術者捏拿皮膚的面積及力量都要適中, 捏拿面積過大, 力量過重, 影響施術的速度, 患兒也會感到過度的疼痛;捏拿面積過小, 力量過輕, 患兒的皮膚容易松脫, 且刺激性小, 影響療效。
撚法:在捏拿著患兒施術部位皮膚的基礎上, 拇指與食指合作, 向前撚動患兒的皮膚, 移動施術的部位, 左右兩手交替進行, 如果手法嫺熟, 看上去就像海邊的波濤向前滾動。 運用時應注意醫者左右兩手配合要協調, 向前撚動時不要偏離督脈, 撚動的力量要始終均勻適中, 中途不能停頓, 也不要松脫, 要從督脈的長強穴一直操作到大椎穴。
放法:是上述推、捏、撚3個手法的綜合動作後, 隨著捏拿部位的向前推進, 皮膚自然恢復到原狀的一種必然結果。這個動作的瞬間掌握得當,就可以使整個推拿過程出現明顯的節奏感。
提法:從捏拿患兒脊背第2遍開始的任何一遍中,在患兒督脈兩旁的臟腑俞穴處,用雙手的拇指與食指合作分別將臟腑俞穴的皮膚,用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礎上,向後上方用力牽拉一下。目的是通過這個手法,加強對某些背部臟腑俞穴的刺激,用以調整小兒臟腑的功能。運用時應注意的是,提拉力量要因人而異。一般來講,年齡大、體質強的可重一點;年齡小、體質弱的可輕一點。其力量應以小兒能耐受為宜。這個手法如果運用得當,在重提的過程中可發出清脆的聲響。針對脾胃虛弱證,選用了重提脾俞、胃俞用以健脾助納、提高小兒的消化吸收功能。同時輔以重提腎俞、大椎穴,鼓動全身陽氣,推動氣血的運行。
揉法和按法:術者在捏拿小兒脊背結束後,用雙手的拇指腹部在患兒腰部的腎俞穴處,在原處揉動的動作中,又用拇指適當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壓力,也就是揉中有按,按中有揉。這兩個手法在運用時應該注意的是拇指向下按壓的力量不可過強,力量過強,患兒會感到異常疼痛。
四、治療時間及療程
採用馮氏捏積療法,在前10天,每日治療1次,後20天,隔日治療1次,共治療4周。
五、關鍵技術環節
應注意拇指向下按壓的力量不可過強,力量過強因施術面積僅有拇指指腹大小,患兒會感到異常疼痛。
六、注意事項
捏積療法的飲食禁忌:為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要禁食某些影響治療效果的飲食或調料,如芸豆、醋和螃蟹等。

皮膚自然恢復到原狀的一種必然結果。這個動作的瞬間掌握得當,就可以使整個推拿過程出現明顯的節奏感。
提法:從捏拿患兒脊背第2遍開始的任何一遍中,在患兒督脈兩旁的臟腑俞穴處,用雙手的拇指與食指合作分別將臟腑俞穴的皮膚,用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礎上,向後上方用力牽拉一下。目的是通過這個手法,加強對某些背部臟腑俞穴的刺激,用以調整小兒臟腑的功能。運用時應注意的是,提拉力量要因人而異。一般來講,年齡大、體質強的可重一點;年齡小、體質弱的可輕一點。其力量應以小兒能耐受為宜。這個手法如果運用得當,在重提的過程中可發出清脆的聲響。針對脾胃虛弱證,選用了重提脾俞、胃俞用以健脾助納、提高小兒的消化吸收功能。同時輔以重提腎俞、大椎穴,鼓動全身陽氣,推動氣血的運行。
揉法和按法:術者在捏拿小兒脊背結束後,用雙手的拇指腹部在患兒腰部的腎俞穴處,在原處揉動的動作中,又用拇指適當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壓力,也就是揉中有按,按中有揉。這兩個手法在運用時應該注意的是拇指向下按壓的力量不可過強,力量過強,患兒會感到異常疼痛。
四、治療時間及療程
採用馮氏捏積療法,在前10天,每日治療1次,後20天,隔日治療1次,共治療4周。
五、關鍵技術環節
應注意拇指向下按壓的力量不可過強,力量過強因施術面積僅有拇指指腹大小,患兒會感到異常疼痛。
六、注意事項
捏積療法的飲食禁忌:為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要禁食某些影響治療效果的飲食或調料,如芸豆、醋和螃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