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膀胱經有幾條

在中醫方面看來, 人體中主要有12個經脈, 每一個經脈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一樣的, 並且每個經脈下面也有許多不同的分支。 膀胱經就是12經脈中一個重要的經脈, 但是膀胱經也有很多不一樣的分支, 每一個分支到達的器官也是不一樣的。 但是人體中的膀胱經具體存在幾條呢?

足太陽膀胱經 足太陽膀胱經, 人體十二經脈之一。 簡稱膀胱經。

循行部位起於目內眥(睛明穴), 上達額部, 左右交會於頭頂部(百會穴)。 本經脈分支從頭頂部分出, 到耳上角部。 直行本脈從頭頂部分別向後行至枕骨處, 進入顱腔, 絡腦, 回出分別下行到項部(天柱穴), 下行交會於大椎穴, 再分左右沿肩胛內側, 脊柱兩旁(一寸五分), 到達腰部(腎俞穴), 進入脊柱兩旁的肌肉, 深入體腔, 絡腎, 屬膀胱。

本經脈一分支從腰部分出, 沿脊柱兩旁下行, 穿過臀部, 從大腿後側外緣下行至膕窩中(委中穴)。

另一分支從項分出下行, 經肩鉀內側, 從附分穴挾脊(三寸)下行至髀樞, 經大腿後側至膕窩中與前一支脈會合, 然後下行穿過腓腸肌, 出走於足外踝後, 沿足背外側緣至小趾外側端(至陰穴), 交于足少陰腎經。

膀胱經刮痧

1、治療刮痧時應避風和注意保暖 治療刮痧時應避風,

注意保暖。 室溫較低時應儘量減少暴露部位, 夏季高溫時不可在電扇處或有對流風處刮痧。 因刮痧時皮膚汗孔開泄, 如遇風寒之邪, 邪氣可通過開泄的毛孔直接入裡, 不但影響刮痧的療效, 還會因感受風寒引發 新的疾病。

2、每次只治療一種病症 每次治療時刮拭時間不可過長, 嚴格掌握每次刮痧只治療一種病症的原則。 不可連續大面積出痧治療, 以保 護正氣。 教材中每個病症所提供的刮拭部位, 當經絡穴位與全息穴區結合應用時, 多種全息穴區治療部位, 每次選刮1-2種即可。

3、治療刮痧後飲熱水一杯 治療刮痧使汗孔開泄, 邪氣外排, 要消耗部分體內的津液, 刮痧後飲熱水一杯, 不但可以補充消耗的水分,

還能促進新陳代謝, 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

4、刮痧後洗浴的時間 治療刮痧後, 為避免風寒之邪侵襲, 須待皮膚毛孔閉合恢復原狀後, 方可洗浴, 一般約3小時左右。 但在洗浴過程中, 水漬未幹時, 可以刮痧。 因洗浴時毛孔微微開泄, 此時刮痧用時少,

效果顯著, 但應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