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瓠子的功效與作用

不知道大家有沒聽說過瓠子。 瓠子對調理我們的身體有著很大的好處, 在一些疾病上也可發揮不錯的作用, 今天讓我們來看下瓠子的相關知識。

【別名】 甘瓠(《詩經》), 甜瓠(《千金·食治》), 淨街棰(《清異錄》), 龍蜜瓜、天瓜(《滇南本草)), 長瓠(《綱目》), 扁蒲(《群芳譜》)。

【來源】 為葫蘆科植物 瓠子 的 果實 。 夏季採收。

【原形態】 一年生攀援草本, 具軟毛;卷鬚有分枝。 葉互生, 葉片心狀卵圓形至腎狀卵圓形, 長10~40釐米, 寬與長略相等, 稍有角裂或3淺裂, 先端短尖或鈍圓, 邊緣具短齒, 基部心形;葉柄長5~30釐米, 頂端具腺齒2枚。 花單生, 夕開早萎;雄花具長柄,

較葉柄為長;雌花柄較短。 花萼長2~3釐米, 萼漏斗狀, 5裂, 裂齒狹三角形, 被柔毛;花瓣5, 白色, 廣卵形或倒卵形, 長3~4釐米, 寬2~3釐米, 邊緣皺曲。 雄花雄蕊3枚, 花藥結合, 一藥具1室, 另二藥各具2室;雌花子房橢圓形, 有絨毛, 花柱短, 柱頭3枚, 各2裂。 果實倒卵狀長橢圓形或長圓棒形, 嫩時略柔軟, 綠色, 老熟後, 外皮變硬, 呈白色或黃色。 種子多數, 白色, 倒卵狀長橢圓形, 先端平截或有2角。 花期6月。 果期7月。

【生境分佈】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

【性味】 甘, 寒。

【功能主治】 利水, 清熱, 止渴, 除煩。 治水腫腹脹, 煩熱口渴, 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鮮者2~4兩;或燒存性研末。 外用:燒存性研末調敷。

【注意】 《千金·食治》:"扁鵲雲, 患腳氣虛脹者, 不得食之。 "

【附方】 ①治小兒初生周身無皮:用瓠燒灰,

調油搽之。

【摘錄】 《*辭典》

【出處】 1.《唐本草》:瓠味皆甜, 時有苦者而似越瓜, 長者尺余, 頭尾相似。 與甜瓠蔞體性相類, 啖之俱勝冬瓜。

通過上文的描述我們知道了什麼是瓠子, 瓠子有著怎樣的功效。 瓠子的藥用價值很高, 有利於免疫系統的改善, 是我們一個值得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