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頸椎退變能治好嗎

不要等到自己頸椎發生退變的時候, 才會想起保護好自己的頸椎, 因為在頸椎發病早期都應該保護頸椎, 這樣才能夠有效預防頸椎疾病的發生。 其實頸椎疾病的發生預防方法是有很多的, 大家只要掌握這些方法, 就可以有效預防頸椎疾病。 但是如果一個人身上已經存在頸椎退變可以治好嗎?

頸椎保養方法有以下幾點:

1.坐姿正確:要預防頸椎亞健康的發生, 最重要的是坐姿要正確, 使頸肩部放鬆, 保持最舒適自然的姿勢。 辦公室工作者, 還應不時站起來走動, 活動一下頸肩部, 使頸肩部的肌肉得到鬆弛。

2.活動頸部:應在工作1~2小時左右, 有目的地讓頭頸部向前後左右轉動數次, 轉動時應輕柔、緩慢, 以達到各個方向的最大運動範圍為准。 使得頸椎關節疲勞得到緩解。

3.抬頭望遠:當長時間近距離看物, 尤其是處於低頭狀態者, 既影響頸椎, 又易引起視力疲勞,

甚至誘發屈光不正。 因此, 每當伏案過久後, 應抬頭向遠方眺望半分鐘左右。 這樣既可消除疲勞感, 又有利於頸椎的保健。

4.睡眠方式:睡覺時不可俯著睡, 枕頭不可以過高、過硬或過低。 枕頭:中央應略凹進, 頸部應充分接觸枕頭並保持略後仰, 不要懸空。 習慣側臥位者, 應使枕頭與肩同高。 睡覺時, 不要躺著看書。 不要對著頭頸部吹冷風。

5.避免損傷:避免和減少急性頸椎損傷, 如避免猛抬重物、緊急刹車等。

6.防寒防濕:防風寒、潮濕, 避免午夜、淩晨洗澡時受風寒侵襲。 頸椎亞健康人群常與風寒、潮濕等季節氣候變化有密切關係。 風寒使局部血管收縮, 血流速度降低, 有礙組織的代謝和血液迴圈。 冬季外出應戴圍巾或穿高領毛衫等,

防止頸部受風、受寒。

側臥轉體:取側臥位, 下方腿伸直, 上方腿屈曲, 上方手叉腰。

上身做前後轉體活動, 幅度大些為好, 使腰部充分旋轉, 左右各3~6下。

仰臥推肩:取仰臥位, 雙臂平放床上, 屈肘, 雙手放於胸前。

頭轉右時, 右肩用力向前推動(右肘不離床)。

頭轉左側, 如法推動左肩, 左右各3~6下(雙手有晨僵或手有麻木感者可多做)。 有肩周炎者加聳肩、搖肩動作, 並在鎖骨上窩做痛點按壓。

拿捏後頸:取仰臥位, 一手托頭後, 用另一手掌放在頸後部, 用2、3、4指與掌部用力捏拿後頸。 手指觸及腫痛或隆突的椎關節時, 可多拿捏幾次。 左右兩側由上而下, 由下而上往復2~3遍, 達到左右轉頸均感舒適為止。

仰頭搖正:取仰臥位, 以右側為例, 左手托頭後部, 頭向右轉30度, 右手掌托下頜部, 右手各指指向右耳, 用短促的力, 右手向上推下頜部, 使頭轉向左上方複正, 每次2~3下。 雙手換位, 如法做左側。 如有頭頸單側麻痛的, 應先做健側, 後做患側。

引身舒脊:取仰臥位, 雙手重疊托住後頸枕部, 雙下肢屈曲, 足跟盡可能向臀部靠近,

臀部輕微抬起離床, 雙下肢同時用力將雙膝向下按壓, 足部向上蹬, 使身體受牽引力而下移。 由於雙手將頭頸部穩住, 因此可使頸、胸、腰椎的椎間受到牽引, 使各椎間距增寬, 對位良好。 此法具抗衰老和理療脊椎亞健康的作用。 如疼痛較重, 可先做單腿牽引法, 左右側各牽拉2~3次後, 再行雙下肢牽引法, 2~3次結束。

仰臥挺胸:取仰臥位, 雙手重疊托後頸部, 雙下肢伸直自然舒適, 以頭、臀部做支點將背部抬起離床(同時吸氣), 用力將背放回床上(同時呼氣)。 動作要自然, 可酌情做10~100下。 初練者每10下停一次, 呼吸順暢後繼續練習。 此法能提高脊柱穩定性, 減少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