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肝膽相照 肝與膽的關係

肝膽相照

我們常用“肝膽相照”來形容兩人親密無間, 互相扶持。 每當提到這個詞就不免為古人的智慧發出由衷的讚歎, 從醫學角度講,

肝與強確實是一對“榮辱與共”的器官。

根據中醫理論, 肝與膽互為表裡, 生理關係同樣非常密切。 中醫有“五臟六腑”的說法, 肝臟屬於“五臟”的序列, 而與之對應的“腑”正是膽。 膽汁之所以能正常發揮作用。 要依靠肝的疏泄功能;反之, 膽汁排泄不暢也會影響到肝。 另外, 在精神情志方面也反映了肝膽的密切關係, 比如怒傷肝, 對膽也不好, 只有肝膽之間彼此協調, 我們的“膽色”才會“壯”,

如果說在健康狀態下, 肝膽相照的內涵是“一榮俱榮”, 那麼, 到了疾病的狀態下, 這種關係就會表現為“一損俱損”, 因此臨床上也有“肝膽同病”的說法。

一方面, 進入肝臟的細菌、病毒, 如果不能被就地消滅, 就可能侵入膽囊, 這也是為什麼病毒性肝炎後,

常會出現病毒性膽囊炎的原因。 而膽結石的發生則跟怒氣鬱積有關, 肝“受傷”自然也難免。 其他如黃疸、口苦等症狀, 多也是肝膽有濕熱的表現。

因此。 在疾病預防上, 要肝膽病同防。 首先要保持心情的舒暢, 肝氣通達, 膽汁輸送才能通暢, 利於脂肪的轉化和全身代謝的調整:其次, 平時多注意飲食, 限制煙酒, 減少過多的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 也不僅是在預防脂肪肝, 同時也能預防膽結石。

肝與膽的關係

肝位於右脅, 膽附于肝葉之間。 肝與膽在五行均屬木, 經脈又互相絡屬, 構成臟腑表裡肝與膽在生理上的關係, 主要表現在消化功能和精神情志活動方面。

1、消化功能方面

肝主疏泄, 分泌膽汁;膽附於肝, 貯藏、排泄膽汁。 共同合作使膽汁疏泄到腸道,

以幫助脾胃消化食物。 所以,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 膽才能貯藏排泄膽汁, 膽之疏泄正常, 膽汁排泄無阻, 肝才能發揮正常的疏泄作用。

2、精神情志方面

肝主疏泄, 調節精神情志;膽主決斷, 與人之勇怯有關。 肝膽兩者相互配合, 相互為用, 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才能正常進行。 故曰:“膽附於肝, 相為表裡, 肝氣雖強, 非膽不斷, 肝膽相濟, 勇敢乃成”(《類經·髒象類》)。 肝與膽在病變過程中主要表現在膽汁疏泄不利和精神情志異常兩個方面。

3、病理上

若肝失疏泄, 可影響膽汁的生成、排泄並引起消化機能異常。 若膽汁排泄障礙, 亦可引起肝之疏泄異常, 臨床可見口苦、納呆、腹脹、脅肋脹痛, 甚或可見黃疸。 常以疏肝利膽之法以治之。

治療上常肝膽同治:如肝失疏泄則影響膽汁分泌、排泄;反之, 膽汁排泄失常, 也會影響到肝, 所以肝膽症候同時並見。 如肝膽火旺, 肝膽濕熱, 臨床均有脅痛, 黃疸、口苦、嘔吐、眩暈等, 採用肝膽同治, 以清利肝膽之法, 既治了肝又治了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