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溝斜疝,
主要指的就是腹腔脹氣位於腹壁下動脈部分的腹股溝管的部位出現突出,
最後它會形成腹股溝管,
這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疝氣的現象,
如果不及時治療,
對患者的健康是危害是比較大的,
甚至容易導致比較嚴重的併發症的問題,
所以說一定要及時進行良好的治療,
比較嚴重的可以通過手術來治療。
斜疝嚴重嗎
腹股溝斜疝是指腹腔內臟器通過位於腹壁下動脈外側的腹股溝管深環(腹橫筋膜卵圓孔)突出,
向內下,
向前斜行經腹股溝管,
再穿出腹股溝淺環(皮下環),
甚至進入陰囊的一類腹股溝疝,
占腹股溝疝的95%。
右側比左側多見,
男女發病率之比為15:1。
從發生機制及發生時間來看,
腹股溝斜疝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
從疾病發展過程及程度來看,
分為易複性疝、難複性疝、嵌頓疝及絞窄疝。
腹股溝斜疝易發生嵌頓,
如不及時治療,
可能會引起嚴重併發症。
治療方法
1.非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包括疝帶、疝托、中醫中藥等,
這些方法可以緩解症狀或延緩疾病的發展,
但不能治癒,
一些不當的保守療法還會加重病情。
此法僅適用於1歲以下嬰兒、年老體弱或伴有嚴重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
2.手術治療腹股溝疝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手術修補。
易複性疝可進行擇期手術治療,
難複性疝則應限制在短期內手術,
嵌頓性疝和絞窄性疝必須採取急診手術治療,
以免造成嚴重的後果。
手術方法可歸納為下述三種。
(1)傳統的疝修補術手術的基本原則是疝囊高位結紮、加強或修補腹股溝管管壁。
嬰幼兒腹肌在發育中可逐漸強壯而使腹壁加強,
單純疝囊高位結紮常能獲得滿意療效,
不需施行疝修補術。
絞窄性疝因腸壞死而局部有嚴重感染,
通常也只採用疝囊高位結紮。
加強或修補腹股溝管壁的方法主要有Ferguson法修補腹股溝管前壁,
Bassini法、Halsted法、McVay法及Shouldice法修補腹股溝管後壁。
(2)無張力疝修補術傳統疝修補術存在縫合張力大,
術後手術部位有牽扯感、疼痛等缺點,
無張力疝修補具有術後疼痛輕、恢復快、復發率低的特點。
其主要流行術式有Lichtenstein手術、Rutkow手術及Stoppa手術。
(3)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近年來,
腹腔鏡手術取得重大進展。
其主要方法主要有四種,
既經腹膜前法(TAPA)、完全經腹膜外法(TEA)、經腹腔內法(IPOM)和單純疝環縫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