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野菜有哪些保健功效
農曆三月, 春光明媚, 百草發芽, 是踏青郊遊的大好時光, 也是採集野菜的最佳季節。 吃膩了寡淡的大棚蔬菜, 倒覺得野菜特別有滋有味。 據有關資料統計, 可供食用的野菜約有百餘種, 一年四季皆可採食。 春季生長並為大家熟悉的有薺菜、枸杞頭、馬蘭頭、蒲公英、菊花腦、清明草、魚腥草等。 這些應時野菜不僅味道好, 而且有一定的防病保健功能。 假日裡, 不妨到郊外走一走, 采些野菜回來, 既飽了口福, 又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還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一舉多得, 何樂而不為呢!現將常見的野菜介紹如下:
薺菜又名雞心菜、香薺、擴生草等。 薺菜性涼, 味甘淡, 氣清香, 無毒性。 它既有豐富的多種營養成分, 又有良好治病功效。 薺菜中含有蛋白質、胡蘿卡素和多種維生素, 此外, 還含有鈣、鐵、脂肪及大量的粗纖維等。 薺菜對於高血壓、乳糜尿、尿血、鼻出血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枸杞頭為茄科植物枸杞的嫩莖葉, 又名地仙苗、天精草和枸杞菜等。 枸杞頭性涼, 味甘微苦。 有補肝腎、益精氣、清熱除渴、明目的功能。 對高血壓、糖尿病、性功能衰退、視力減退等, 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治性功能衰退:可用枸杞頭500 g、羊腎1對(去筋膜)、粳米50~100 g、蔥14根煮成粥, 加精鹽和調料, 連服1~2周。
治視力減退:可與豬肝適量同炒, 或加枸杞子10 g。 若欲常服, 可將鮮嫩莖葉洗淨, 開水焯後曬乾。
馬蘭頭又名路邊菊、雞兒腸、紅梗菜、螃蜞頭等。 馬蘭頭有白梗、紅梗之分, 以紅梗為佳。 馬蘭頭味甘, 性平, 微寒。 功能養肝血, 清肝火, 清熱解毒。 有良好的補血和明目作用。 此外肝炎、高血壓、眼底出血、青光眼、目赤脹痛等患者均可服用。 尤其對青光眼、目赤脹痛效果較好。
服食方法:可以涼拌, 亦可做餡包餃子, 若曬乾後可以燒肉。 若用以明目, 可與豬肝炒食;若目赤脹痛, 可與菊花腦各半涼拌。
菊花腦又名菊花郎、花頭, 即野菊的嫩苗。 其性平, 味甘微苦, 煮沸後則不苦。 有清肝明目和良好解毒作用。 對高血壓、大便秘結、目赤腫痛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對疔瘡有極佳的治療作用。
食用方法:涼拌、熱炒和煮湯均可。 對疔瘡的治療, 可采新鮮野菊葉300~500 g,
蒲公英又名黃花地丁、乳漿草、古古丁等。 其味苦, 微甘, 無毒。 功能清熱解毒, 強壯筋骨。 對肝炎轉氨酶升高、膽囊炎、赤眼(急性結膜炎)、乳痛(急性乳腺炎)等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治肝炎、急性膽囊炎:鮮蒲公英60~90 g, 洗淨, 水煎服, 15日為1療程, 可使用1~2療程。
治赤眼:服蒲公英全草, 鮮者120 g, 或晾乾的蒲公英60 g, 用水500~1 000 ml。 煎成兩份, 一份溫服, 另一份趁熱熏、洗, 連用2~3次即愈。
治乳痛:用蒲公英30 g、金銀花10 g, 以黃酒和水各半煎服, 1日2次, 連服3~5日可以消退。
清明草又名佛耳草、貓耳朵、茸母草。 其性平, 味甘, 無毒。 功能補氣和胃, 養肝明目, 止咳化痰。 對患有高血壓、夜盲、迎風流淚、慢性氣管炎、痰多、胃痛、十二指腸潰瘍者都有較好的功效。
食用方法:可炒食, 可做包子餡料, 或搗爛取汁與米粉攪勻制餅。
若用於治療夜盲或迎風流淚, 可取清明菜60 g, 洗淨與豬肝或羊肝同炒食之。
若治氣管炎痰多者, 用清明菜幹品30 g或鮮品60 g、魚腥草15 g、甘草10 g煎湯服, 1日2次, 有良好止咳化痰功效。
色腥草有的地方又叫蘆蒿, 屬三白草科植物, 名見《名醫別錄》。 唐·蘇頌說:“生濕地, 山谷陰處亦能蔓生, 葉如蕎麥而肥, 莖紫赤色, 江左人好生食, 關中謂之‘菹菜’, 葉有腥味, 故俗稱‘魚腥草’。 ”
魚腥草味辛, 寒涼。 有利尿、解毒、消炎、排毒、祛痰的作用。 對肺膿瘍、癰癤等化膿性炎症有特效。
治肺癰吐膿痰:鮮草洗淨, 炒著吃, 或用鮮草100 g、桔梗20 g、甘草10 g水煎服。
治癰癤發背、疔瘡腫毒:可用濕紙包裹魚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