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什麼是中藥擦洗方法

【操作方法】

將所用藥物加水濃煎, 待藥汁微溫後擦洗病變處, 最好擦破表皮, 微微覺痛, 效果較好, 每日2~3次。

【主治病症】

一、黃水瘡

加味皮炎洗劑(江蘇中醫雜誌1987;8(6):2) 大黃lOg, 黃芩lOg, 黃柏lOg, 銀花lOg, 連翹lOg, 苦參lOg, 艾葉lOg, 蛇床子15g, 馬齒莧20g。 將上藥水煎待溫後, 輕輕擦洗患處, 每日1劑, 1日2次, 療程一般2~7天。 功能清熱解毒, 燥濕。 主治黃水瘡。

二、疥瘡

1.魚藤水(新中醫1978;(2):5) 魚藤15g, 食醋lOOml, 將魚藤加水500ml, 浸泡2小時, 然後將魚藤捶爛, 洗出乳白色液體(邊捶邊洗, 反復多次), 用紗布過濾去渣, 再加入食醋100 ml, 裝瓶備用。 囑病人洗澡後, 在患部皮膚外擦魚藤水, 每日2~3次, 連用3~4天為l療程。

功能殺蟲止癢。 主治幹疥。

2.藜蘆液(廣西中醫藥1987;10(4):3) 藜蘆、大楓子、蛇床子、硫磺各20~30g, 川椒8~lOg。 若有感染而成膿疥者, 去川椒, 加魚腥草、蒲公英各20~30g;有結節者, 加皂刺、刺蒺藜各20~30g。 上藥加水4000ml, 煎2次, 至藥液3000ml左右, 以桶盛之, 先用清水、肥皂洗澡, 後將藥液稍用力擦洗患處, 以致將皮疹擦破, 每次約洗20分鐘, 每日1次。 功能清熱解毒, 燥濕殺蟲止癢。 主治疥瘡。

三、尋常疣

蟾蜍液(四川中醫1987;5(10):12) 蟾蜍1~2只, 置開水中煮沸10分鐘, 去蟾蜍, 用煎液洗疣, 每日數次, 每只蟾蜍煎液可用2~3天。 輕症者用1只, 重症者用2只。 功能解毒消腫。 主治尋常疣。

四、傳染性軟疣

洗疣湯(臨床皮膚科雜誌1981;2:85) 板藍根.30g, 紫草、香附各15g, 桃仁9g, 上藥加水1000ml, 煎湯擦洗疣體, 每日3次, 每劑可洗1~3天。 功能清熱解毒, 活血化瘀。 主治傳染性軟疣。

五、陰部濕疹

三葉按煎(中醫雜誌1984;(7, ):26) 桉樹葉、麻柳樹葉、艾葉各lOOg, 加水500ml, 煮沸20分鐘, 棄渣備用。 用時以乾淨紗布蘸患部皮膚, 每日早、晚各1次, 每劑藥可煎用3次。 功能清熱燥濕止癢。 主治急性陰囊濕疹。

六、凍瘡

凍瘡洗劑(經驗方) 當歸5g, 川芎5g, 紅花5g, 荊芥5g, 羌活5g, 獨活5g, 自芷5 g, 芫花30g, 甘草30g。 將當歸、川芎、紅花、荊芥、羌活、白芷、獨活蒸餾取液250ml, 再將藥渣與芫花、甘草同煎過濾濃縮至250ml, 冷後與蒸餾液混勻, 再加尼泊金乙酯0.5g(用95%酒精溶解)攪勻即得。 用此液擦洗患處, 每日3次, 療程7~10天。 功能溫經活血, 消腫止痛。 主治凍瘡局部紅腫硬結、奇癢疼痛。

七、皮膚瘙癢症

燥濕止癢湯(新中醫1986;(10):45) 蒼耳草、艾葉各50g, 蜂房、白蘚皮、苦參、地膚子、川槿皮各30g, 川椒、白礬各20g, 上藥水煎濾渣, 將藥液趁熱外洗,

每天1劑, 每日洗1~2次, 每次搓擦15~20分鐘, 7天為1療程。 功能燥濕止癢。 主治皮膚瘙癢症。

【注意事項】

擦洗時用力不可過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