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調攝養生法 按摩內臟強身健體
導引派這是以氣功動功和自我按摩為主的一種流派。 源出遠古時代的舞蹈, 後來稱為導引按(距字去巨加喬)。 代表的功法有“五禽戲”、“太極拳”等。

氣功調攝養生法, 是通過充分發揮練功者的主觀能動性, 以意識、呼吸、按摩和肢體運動等訓練為其特點, 以動作姿勢、呼吸、按摩和肢體運動等訓練為其特點, 以動作姿勢、呼吸方式和精神意識的調整為基本內容的養生方法。 中醫認為“精、氣、神”為人生三寶, 只要氣功運用得法, 就能養精化氣, 練氣化神, 達到精足、氣旺、神全的抗衰老目的。
氣功的核心是調身、調息、調心, 而調心也稱調神, 是核心的核心。 調身, 即通過軀體姿勢和動作的鍛煉, 促進人的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正常功能的發揮。 調息, 即通過深長柔緩的呼吸運動, 增強肺泡的氧交換作用, 從而激發心、肺和全身各個系統的功能。 調心, 即在擺好一定練功姿勢、調整呼吸方式和意守放鬆的基礎上,

氣功種類可分動、靜兩類。 “動”是通過節律緩慢並密切配合意念和呼吸的肢體操練姿勢和動作,
氣功的流派
氣功的流派大致可分以調節呼吸為主的吐納派, 以調心為主的禪定派, 以肢體動作和自我按摩為主的導引派。
吐納派這是以呼吸鍛煉為主的一種流派。
納氣派是以吸氣屏氣為調息方法。 南北朝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中說:“正身偃臥, 閉氣不息於心中,

吐氣派是以延長呼氣時間為調息方法。 陶弘景創立了“六字訣”, 即在呼氣時按口形發出不同的“呵、噓、呼、(噸字去屯加四)、嘻”6個清音。 現在一般簡化為“呼-停-吸”法。
禪定派這是一種以意念存想為主的氣功流派,
觀息法包括默念數位為主的“數息法”和用耳朵聽呼吸的“聽息法”。
存想法用意念想像的方法來達到排除雜念而入靜的目的。 存我之神, 想我自身。 存想的事物或物件, 可以是自身內景, 如想像五臟六腑的形狀、顏色或軀體的某一部位, 此即所謂“內視”。 也可存想外景, 如藍天、白雲、鮮花、美景。 如果想像有一團熱氣, 從丹田小腹部行至會陰穴, 過尾骶、命門穴(夾脊), 再下至小腹丹田, 如此川流不息, 稱為小周天。 如果這種內氣感應至奇經八脈或十二經脈正經, 就稱為大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