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新的三伏天養生全攻略
三伏天的特點是溫度高、濕度大、白晝時間長。 在這種環境中, 人會相對晚睡早起、休息時間減少;易出汗, 會造成人體內部各種營養物質, 特別是無機鹽類的大量消耗等, 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瞭解下吧。
三伏天
今年的三伏天時間一共持續30天, 從2017年7月18日開始到8月17日結束。
初伏或頭伏(7月12日庚辰):是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起到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 第三個庚日為入伏, 作為初伏的第一天。
中伏或二伏(7月22日庚戌):是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3後第一個庚日前的一段時間, 第四個庚日定為中伏開始的第一天, 農曆七月前立秋者, 則中伏為10天, 農曆七月後立秋者 則中伏為20天。
末伏或終伏(8月11日庚午):是立秋後第一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 第二個庚日定為出伏, 即伏天結束。
三伏天如何養生
1、補水養生
中醫理論講究“陰陽五行”、“天人一體”, 冬為陰, 夏為陽, 夏季為陽盛陰衰之季, 也正是人體陽氣旺發之時, 人體陽氣, 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趨勢, 體內凝寒之氣處於易解的狀態。 三伏天, 人稍勞作或運動, 就大量出汗, 接著產生強烈的口渴感。 因此, 補水養生便成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2、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 適宜清補”。 夏天酷熱高溫, 人們喜冷飲, 喝水多, 導致濕氣侵入人體, 而外濕入內, 使水濕固脾, 引起脾胃升降, 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 出現積水為患, 引起食欲不振等。
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 暑濕對脾非常不利, 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 不宜多食, 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 並且, 夏季歸心, 而心喜涼, 宜食酸, 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 如:鳳梨、西瓜等。
3、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 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 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 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
因此, “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 夏日祛火的食物, 上佳選擇:苦瓜、番茄等性涼、清暑的蔬果, 同時, 牛奶性微寒, 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 也是“去火”良品。 鴨肉更是夏季大補之良方。
4、新鮮乾淨
中醫認為, 胃為後天之本。 夏季人們常感食欲減退, 脾胃功能較為遲鈍, 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 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