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破除謠言:晚上吃姜如吃砒霜

巧用生姜驅寒

1.姜糖蘇葉飲 生姜、蘇葉各3克, 紅糖1 5克。

將生姜、蘇葉洗凈切成細絲, 置瓷杯內, 加紅糖, 再以沸水沖泡, 蓋上蓋后, 泡10分鐘即成, 趁熱服食。 每日兩次。 此飲具有發汗解表、祛寒健胃的功效, 適用于風寒感冒諸證, 尤其對伴有惡心、嘔吐、胃痛、腹脹等證的胃腸型感冒更為適宜。

2.生姜紅糖湯 生姜5~10克(體寒的人可適當加量), 紅糖15克。 煲前先大力拍打生姜或以生姜磨汁, 加1杯清水, 加紅糖, 加熱至沸騰15分鐘, 即可飲用。 功效 祛風散寒。 糖尿病患者可去紅糖。 最近, 網絡上流傳著一句據說是古訓的話 “早上吃姜, 勝過吃參湯 晚上吃姜, 等于吃砒霜。 ”不少人看了都驚惶不已。 如果把這句話理解為“早上吃姜有益, 晚上吃姜有害”, 也許更能為人所接受。

要說清楚“晚上吃姜是否等于吃砒霜”的問題, 還得從中醫的陰陽寒熱說起。

食補選時, 順應天時

一天之中有陰陽之分,

從午夜開始, 自然界的陽氣逐漸上升, 至中午陽氣最旺, 氣溫也最高 午后陽氣逐漸衰弱, 直至半夜陽氣最弱, 此時陰氣為最甚 午夜過后, 陽氣逐漸恢復。 生命的活動表現屬陽, 生命的安靜表現屬陰。

中醫認為天人相應, 白天陽氣旺盛的時候應該多活動, 溫補性質的藥物吃下去就可以幫助陽氣生發, 可以攝人適當的陽性(溫性)食物, 如生姜等。 晚上二陰氣逐漸旺盛時, 陽氣就要收斂起來, 不能再像白天那樣亢奮, 這時如果攝人過多的溫熱食物或補品, 會影響睡眠、影響身體合成代謝, 不利于勞累后機體的自我修復, 對身體有害。

所以, 補益的藥物中, 溫補的(如鹿茸、紅參等)應該早晨、白天吃, 這樣白天就精神 養陰的補品應該下午、晚上吃, 人體更易吸收、利用, 利于睡眠。 由此, 從一般意義上來說, 白天吃姜有益, 晚上=不宜吃姜。

在這里要補充的是, 白天陽氣旺盛時不能賴在床上, 應當在外面工作忙碌 晚卜陰氣甚, 容易損傷陽氣, 所以人類發明了房子、被子來規避陰氣, 此時應該歸家守舍。

這才是符合天道的養生規律, 萬物皆同此理, 反之則不利。

體質有別, 區別對待

就每一個個體而言, 體質有寒熱之別。 寒熱偏差不大的人, 按上述即可。 但有些寒熱偏差很大的人, 則應該注意 熱盛的人, 經常感到身體有各種熱的表現, 這類人無論白天、晚上都不宜吃姜, 而應該多吃寒涼的食物 寒氣大的人, 經常感到全身有各種冷或怕冷的表現, 晚上如果能有姜湯驅寒, 則身暖眠安, 平時可以多吃溫熱的食物。

姜有生姜、干姜之分。 生姜性溫, 以溫胃為主, 有止嘔良效, 人稱“嘔家圣藥”, 兼具溫肺之功。 生姜雖溫但不燥, 不會引起喉嚨疼, 安全性相當高。 而干姜則性辛、熱, 歸脾、胃、腎、心、肺經, 其熱氣能行五臟, 不可多用、濫用。

從寒熱性質疾病的治療方法來看,

中醫認為應該“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即熱病用寒涼藥物治療, 寒病用溫熱藥物治療。 如果病人屬于虛寒性體質, 患的又是虛寒性質的病, 此時夜間吃姜也不必顧忌, 這對病情好比是雪中送炭, 有益無害 相反, 如果病人屬于熱性體質, 患的又是熱病, 此時縱使白天也不能吃姜, 否則對病情無異于火上澆油。

患寒性疾病的人, 在夜間因受涼而加劇咳嗽、腹痛、嘔吐, 此時雖是半夜也應該急服熱的生姜湯, 可以起到溫肺暖胃、散寒止咳、止嘔止痛的良效, 此時生姜是良藥, 不是砒霜 如果患熱性疾病的人中午發熱加劇, 此時吃姜, 便是“殺人”不見血, 與砒霜相差無幾。

綜上所述, 所謂“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的提法不完全準確。

食物、藥物的使用都有相應的適應證, 用得恰當就是良藥, 用之不當則猶如砒霜。 不獨姜如是, 附子、大黃、人參、桂枝……皆如是。 換言之, 就是要“辨證分析”, 切不可一概而論, 這也是中醫學最核心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