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中醫針灸的主要治療作用

針灸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種事情, 這種事情對于我們的身體健康有著極大的幫助, 經常針灸可以降低疾病的發生率, 而且還能調整陰陽失衡的情況, 但是我們在針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只有正確的針灸才能為我們的健康提供保障。 那么中醫針灸的主要治療作用是什么呢?下面請看介紹。

如果我們經常出現牙痛等情況, 那么就可以選擇使用針灸來治療, 不僅能夠去除我們胃里面的旺火, 同時還能緩解我們身體的胃痛情況, 由此可見, 經常針灸對于我們的健康是有著極大的益處的。

中醫針灸的主要治療作用:

1、腎陰不足、肝陽上亢引起的眩暈, 屬陰虛陽亢證, 按著“陰病治陽, 陽病治陰”的原則, 治宜育陰潛陽, 取足少陰腎經腧穴太溪, 針刺補法;取足厥陰肝經腧穴行間, 針刺瀉法。

2、脾陽不足引起的慢性泄瀉, 屬陽虛陰盛, 治宜溫陽散寒, 取足太陰脾經腧穴陰陵泉等穴,

針刺補法, 并灸。 由于陰陽之間可以相互化生, 相互影響, 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故治陰應顧及陽, 治陽應顧及陰, 在調和陰陽時, 常采用“從陰引陽, 從陽引陰”的方法, 臨床上最常見的是運用募穴、背俞穴來調養臟腑的陽氣和陰氣。

3、扶正祛邪。 疾病的發展過程, 是正氣和邪氣的相互斗爭的過程, 正邪力量消長決定疾病的發展和轉歸, 邪勝于正則病情加重, 正勝于邪則病情減輕, 因此, 扶正祛邪是保證疾病趨向良性轉歸所不可缺少的。 針灸治病, 就在于能夠發揮其扶助正氣, 祛除邪氣的作用。

4、疏通經絡。 經絡系統遍布體內, 縱橫聯系, 交叉出入, 溝通表里, 聯系上下, 構成人體氣血運行通路, 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

若由于種種原因, 導致經絡不通, 臟腑肢節失卻溫煦濡養, 氣血閉阻, 則會疾病叢生, 或滯或瘀, 或虛或實, 或寒或熱, 或氣血失和, 或陰陽偏頗。 針灸治病則可利用其“疏通經脈, 調和氣血”的作用, 根據經絡與臟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聯系, 相互影響的機理, 在經絡循行分布路線和聯系范圍內選取一些腧穴, 進行針刺或艾灸, 使經絡暢通, 營運有度, 氣血調和, 陰陽平衡。

有關中醫針灸的主要治療作用的問題就講解到這里, 希望對您起到幫助, 針灸作為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一種中醫治療方法, 這種方法可以給我們的健康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 不僅僅可以治療我們的腹脹、腹瀉等情況, 同時還能疏通經氣、暢和氣血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