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誤區

人體器官工作表存在誇大!

近日, 網上流傳一張“身體器官工作表”, 列出了從晚上9點到早上9點人體不同器官工作時刻, 如“晚間11點—淩晨1點, 肝排毒, 需熟睡”, “淩晨3點—5點, 肺排毒, 不應用止咳藥”……

這張時刻表有無科學依據?現代社會中人們如何作息才能更好地保持健康?

有合理性, 但存在誇大和不準確之處

網傳器官工作表稱, “一般吸煙的人早上咳嗽得厲害, 不應用止咳藥, 以免抑制廢積物的排除。 ”“淩晨7點—9點, 小腸大量吸收營養的時段, 應吃早餐。 ”這些說法是否科學?

專家說, 依據中醫理論, 淩晨3點—5點是氣血流注肺經之時, 此時人體處於深度睡眠,

有利於分配全身的氣血。 如果吸煙的人肺氣虛弱, 主呼吸的功能減弱, 就會出現淩晨咳嗽厲害的表現。

對於吃早餐的建議, 張春燕說, 脾胃為“後天之本, 氣血生化之源”。 長期不吃早飯會導致氣血生化乏源, 還會引起脾胃功能虛弱, 進一步影響氣血的生成, 出現“氣虛、氣短”。

專家從西醫理論解釋說:“氣道覆蓋的纖毛起到排出空氣中污染物的作用。 吸煙使纖毛麻痹不能正常工作, 污染物容易進入呼吸道深部並導致炎症。 睡眠後因停止吸煙, 纖毛功能得到修復, 將毒素及分泌物向上送出, 所以晨起咳嗽。 ”

“排毒之說在古代中醫中是沒有的, 但現代生物鐘的說法與中醫有一定契合。 專家認為, 人體五臟六腑的氣血運行,

有著與自然界週期同步運行不息的關係, 每天人體經絡氣血盛衰與經穴的開合也密切相關。 如《黃帝內經》裡有“寅時氣血注於肺, 卯時大腸辰時胃, 巳脾午心未小腸”等記載, 其中, “寅時氣血注於肺”是指早3點—5點氣血正好運行到肺這個部位。

“如果能嚴格按照網路上說的那樣做, 對身體是有好處的。 但傳言也有誇大其辭甚至不準確的地方。 比如肝臟其實一直在工作, 並非只在晚間11點至淩晨1點排毒。 而淩晨3點至5點恰逢陰陽交替, 是死亡率最高的時候, 說不能用止咳藥很牽強。 ”全毅紅說, 中醫中的陰陽、五行、臟腑、氣血等學說都是糅合在一起的, 不能孤立地用一種學說來解釋看待現代生物鐘理論。

專家說, 傳統的氣血時辰理論來源於實踐,

植根中華文化。 人作息的自然規律是客觀存在的, 氣血時辰理論不宜誇大, 也不應神秘化, 更不容否定。

“氣血時辰理論的核心是順應自然。 例如, 經常全球化跨時生活的人, 應該調整時差儘快‘對表’, 讓身體作息規律與當地時間合拍, 倒好時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