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要生存下來都離不開水,
所以水與人們息息相關,
有的人因每天忙於工作而顧不上喝水,
結果會導致上火,
甚至身體一些器官產生炎症。
還有的人就喜歡喝水,
但喝水多也同樣對身體不好,
不過特別愛喝水是什麼原因呢?我們知道,
水喝的太多對腎的危害比較大,
所以喝水一定要掌握好量。
一般而言,
人每天喝水的量至少要與體內的水分消耗量相平衡。
人體一天所排出的尿量約有1500毫升,
再加上從糞便、呼吸過程中或是從皮膚所蒸發的水,
總共消耗水分大約是2500毫升左右,
而人體每天能從食物中和體內新陳代謝中補充的水分只有1000毫升左右,
因此正常人每天至少需要喝1500毫升水,
大約8杯左右。
通常每個人需要喝多少水會根據活動量、環境,
甚至天氣而有所改變。
正常人喝太多水對健康不會有太大影響,
只是可能造成排尿量增多,
引起生活上的不便。
但是對於某些特殊人群,
喝水量的多少必須特別注意,
比如浮腫病人、心臟功能衰竭病人、腎功能衰竭病人都不宜喝水過多,
因為喝水太多會加重心臟和腎臟負擔,
容易導致病情加劇。
而對於中暑、膀胱炎、便秘和皮膚乾燥等疾病患者,
多喝水則可對緩解病情起到一定效果。
此外,
人在感冒發燒時也應多喝水,
因為體溫上升會使水分流失,
多喝水能促使身體散熱,
幫助病人恢復健康。
而懷孕期的婦女和運動量比較大的人水分消耗得多,
也應多喝水。
喝水不要大口吞咽很多人往往在口渴時才想起喝水,
而且往往是大口吞咽,
這種做法也是不對的。
喝水太快太急會無形中把很多空氣一起吞咽下去,
容易引
起打嗝或是腹脹,
因此最好先將水含在口中,
再緩緩喝下,
尤其是腸胃虛弱的人,
喝水更應該一口一口慢慢喝。
至於喝水時間,
專家則告訴記者,
喝水切忌渴了再喝,
應在兩頓飯期間適量飲水,
最好隔一個小時喝一杯。
人們還可以根據自己尿液的顏色來判斷是否需要喝水,
一般來說,
人的尿液為淡黃色,
如果顏色太淺,
則可能是水喝得過多,
如果顏色偏深,
則表示需要多補充一些水了。
睡前少喝、睡後多喝也是正確飲水的原則,
因為睡前喝太多的水,
會造成眼皮浮腫,
半夜也會老跑廁所,
使睡眠品質不高。
而經過一個晚上的睡眠,
人體流失的水分約有450毫升,
早上起來需要及時補充,
因此早上起床後空腹喝杯水有益血液迴圈,
也能促進大腦清醒,
使這一天的思維清晰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