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晨起運動是最好的養生方式,沒有之一

晨練是最佳的養生方式, 特別是中老年人。 在鍛煉方式上, 專家建議, 中老年人應以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比較舒緩的運動為主, 強度小的運動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調查顯示, 有早鍛煉習慣的市民僅占調查人數的16.3%, 沒有早鍛煉習慣的占56.3%, 偶爾能夠起早鍛煉的為27.4%。 而在這些有早鍛煉習慣的人群中, 半數以上的市民對早鍛煉的方式、時間等存在誤區, 不良的運動習慣普遍存在。 下面就為大家說說晨練需要注意的幾個要點:

空腹、飽餐不宜運動

調查結果顯示, 26%的晨練者沒有吃早餐的習慣, 這部分人認為早餐後運動易導致胃下垂。 與這些人相對的, 有32%的人吃飽後稍休息再運動。

對此, 運動專家指出, 早起晨練最好喝一杯蜂蜜水, 或吃幾塊小蛋糕, 這樣可以提供身體必需的熱量。 否則肌體嚴重缺氧可導致休克。 相反, 飽餐後再鍛煉也是錯誤的。 鍛煉前的少量進食不能代替早餐,

可以在運動後10分鐘再吃早餐。

鍛煉強度要適宜

調查中, 有早鍛煉習慣的中年人中43%選擇球類, 36%選擇器械。 青年人中, 26%選擇慢跑, 16%則認為健身操比較好。 很多人認為, 運動強度越大效果越好。

對此, 醫學認為, 肌肉疼痛說明鍛煉過度或訓練不當。

由於肌肉運動過快, 使肌肉組織中的乳酸濃度增加, 從而引起肌肉神經末梢的疼痛。 過量的運動容易導致身體受傷, 機體難以適應, 會出現嚴重的疲勞感、渾身酸痛, 還可引起肌腱、肌肉拉傷。

另外, 由於人體差異性大, 有些人易出汗, 有些人則不易出汗, 因此不能以出汗作為鍛煉效果的評判。 運動前的熱身環節很重要。 因此, 正確的鍛煉方法應該是從小運動量、小幅度、簡單動作開始, 讓機體有個適應過程, 合理度過疲勞期。

年輕人有點“懶”

調查結果顯示, 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有早鍛煉習慣的為11%, 而三四十歲的為7%, 50歲以上的則為31%。 50歲以下的人群是社會建設的主要力量, 他們的健康對於家庭和整個社會來說都很重要。 但這些人或因工作壓力大, 或因家庭負擔重而忽視了身體健康。 在他們眼中, 早鍛煉是“三早”中唯一可以少進行甚至不進行的“工作”。

另外, 由於天亮前樹叢中沒有陽光照射, 無法進行光合作用, 在“呼吸”了一夜二氧化碳的樹林中運動會出現頭昏腦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