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冷,“紅白”搭配吃百病不生
體內濕氣堪稱萬病之源, 祛除體內的濕氣, 方法非常簡單, 只需兩個“藥”。 這兩個藥能當茶喝, 能當飯吃, 而且能解決大問題, 它們一是薏米, 一是紅豆。
這兩種東西, 不需按什麼比例, 每次一樣抓一把, 洗乾淨後放在鍋里加水熬, 熬好後就是祛濕健脾的佳品--薏米紅豆粥了。
薏米紅豆粥有個好處, 就是怎麼熬都不會發黏發稠, 底下總是熬爛了的紅豆和薏米, 上面是淡紅色的湯, 而薏米和紅豆的有效成分大半都在湯裡。 熬粥的時候, 水放得多一些, 這些湯就夠我們喝半天了, 正好可以當茶喝。
至於功效, 那真是非同小可。 薏米, 在中藥裡稱“薏苡仁”, 《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 它可以治濕痹, 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 久服輕身益 氣。 紅豆, 在中藥裡稱作為“赤小豆”, 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 因為它是紅色的, 紅色入心, 因此它還能補心。 現代人精神壓力大, 心氣虛, 飲食 不節, 運動量少, 脾虛濕盛。 既要祛濕, 又要補心, 還要健脾胃, 非薏米和紅豆莫屬。 將其熬成粥, 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 同時不給脾胃造成任何負 擔。
關於薏米和紅豆的“消腫”作用, 也很有意思。 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腫就是水腫。 試看今人, 十個裡面起碼有五六 個身體發福, 這也是腫, 叫做體態臃腫。 在中醫看來, 肥胖也好, 水腫也好, 都意味著體內有濕。 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 滯留在人體細胞之間, 使人體迅速膨脹起 來。 水腫如此, 肥胖也是如此, 只不過是程度有深有淺而已。 祛濕性極強的藥物或食物能祛除這些滯留在人體的水液,
濕邪是造成現代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的根本, 而薏米紅豆湯是治濕邪最好的藥。 可用薏米和紅豆熬粥, 作為晚餐的主食。
有人在熬薏米紅豆粥的時候, 加了一把大米, 結果粥就熬稠了。 事實上, 千萬不能加大米進去, 因為大米長在水裡, 含有濕氣, 濕性黏稠, 所以大米一熬 就稠了。 紅豆和薏米都是祛濕的, 本身不含濕, 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 湯很清。 中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 來把人體的濕給除掉, 一旦加進去大米, 就等 於加進去了濕氣, 所以整個粥就稠了。 雖然味道可能更好了, 但對於養生來說並非好事, 就因為那一把大米, 所有的紅豆、薏米就都白費了, 功效全無。
除了薏米紅豆粥, 大家還可以多瞭解各種食物的性、味, 舉一反三, 自己進行加減, 組成更多適合自己體質的飲食處方來。
神色晦暗、精神不足, 甚至心悸、貪睡、心中空虛:薏米紅豆加桂圓。 煩躁失眠, 或者臉上起紅疹、痘痘:薏米紅豆加百合、蓮子。 胃中寒痛、食欲不 佳、怕冷:薏米紅豆加生薑。 腎虛:薏米紅豆加黑豆。 腳氣:薏米紅豆加黃豆。 咳嗽:意米紅豆加梨。 食欲不振、身體羸弱:薏米紅豆加山藥。 泄瀉、腹痛、糖尿 病:薏米紅豆加南瓜。 體虛、早洩、遺精、夜尿過多:薏米紅豆加芡實。 孕婦:減薏米, 加少量黃廂、黨參。 產婦:減薏米, 加大棗、小米、紅棗。
去體內濕氣的其他方法
第1招: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第2招: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薑,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第3招:避環境的濕氣
我們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
日常生活中應留心下列事項:
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
2.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3.不要穿潮濕未幹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吹幹頭髮。
4.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還可以打開風扇、空調,借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去體內濕氣的其他方法
第1招: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第2招: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薑,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第3招:避環境的濕氣
我們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
日常生活中應留心下列事項:
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
2.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3.不要穿潮濕未幹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吹幹頭髮。
4.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還可以打開風扇、空調,借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