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偏癱的症狀,需從三類型瞭解
小兒偏癱是目前在臨床上對嬰幼兒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種疾病類型, 一般來講, 家長們在發現孩子有偏癱症狀出現後, 其就需要儘快的採取措施對其進行醫治。 那麼, 小兒偏癱的症狀有哪些呢?
痙攣性偏癱
最常見, 為一側肢體受累, 多數上肢較下肢嚴重, 遠端較近端重, 而面部常無受累。 患兒多在3月後才出現明顯症狀, 表現為患側肢體少動、持續性握拳、握持反射不消失、前臂呈屈曲旋前狀姿勢、畫圈步態等。 部分患者受累肢體最初可能表現為肌張力低下, 以後才轉為痙攣狀態。 此型常伴有智力低下和癲癇。
痙攣性雙癱
以雙下肢肌張力增高為突出表現。 此型多見於早產兒。 患兒常在1-3月內表現為雙下肢肌張力低下。 繼之為所謂肌張力不全期, 患兒在立位並且足底觸及檢查床面時將誘發雙下肢強直性伸直並交叉呈剪刀狀。 最後進入痙攣期, 髖與膝關節屈曲、下肢內旋、剪刀步態, 嚴重者不能獨立行走。 上肢受累較輕, 常表現為行走時上肢姿勢異常, 但手的功能受累不明顯。 此型合併癲癇較少, 約占1/5。 約2/3患者智力正常或臨界狀態。 斜視很常見。
痙攣性四肢癱
多見於嚴重窒息的患兒。 四肢肌張力均增高, 常呈角弓反張狀。 可伴有核上性球麻痹, 表現為吞咽和構音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