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誤區

讓養生熱走出“誤區”

如今, 養生書籍高居各類圖書的排行榜前列, 各電視臺熱播養生類節目, 形成了全民養生熱潮。 在有些冠以中醫養生中往往宣講一些不符合中醫理論的觀點, 如 此容易使人們由誤導而陷入誤區, 危害健康, 讓人們對中醫產生誤解。 為此, 記者專訪了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王琦教授, 請他解讀目前的養生中的一些不正常 現象。

養生科普不當誤人健康

記者:中醫養生科普熱, 反應出普通民眾對中醫藥的需求。 如今有些中醫養生科普是否符合中醫的基本理論­不當的科普對中醫危害有哪些­

王琦: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國粹。 中醫養生熱的興起, 是對自身民族文化的一種認同感, 源于群眾對健康的需要。 歷史悠久的中醫藥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 需要中 醫藥的普及和推廣。 但目前, 中醫養生市場, 泥沙俱下、魚目混珠, 容易誤導群眾, 也容易讓人們對中醫產生置疑和誤解。 這些現象產生的危害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 方面:

一是誤導。 有些人進行所謂的中醫科普的過程中, 為了吸引眼球, 常常會發表一些違背常識, 違背中醫基本理論的“言論”, 不加區別 的宣揚某種方法、某種食品統治疾病, 結果是養生怪論流行。 《黃帝內經》強調, 五穀為養, 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氣味合而服之, 以補精益氣, 提倡膳 食結構的合理配置與營養均衡。

不同食物的酸、苦、甘、辛、鹹五味皆有偏性, 飲食五味的不當或偏嗜可導致疾病的發生, 因而強調“謹合五味”。 五味對五臟, 五 味又與四時相關聯。 比如說, 夏天清熱要喝綠豆湯, 而冬天就不應該喝綠豆湯了, 飲食是有季節性的。 將中醫傳統的理論歪曲, 容易對群眾的養生觀念產生誤導。

二是誤區。 理念是指導人的行動。 如果講養生宣講不正確的理念, 而受眾將他們當作正確中醫思想去接受, 來指導養生的話, 容易產生誤區。 比如說, 用喝番茄汁 或冬瓜汁來減肥, 不辨體質的結果是, 一些脾胃虛弱的人, 會拉肚子。 養生的方法本來是保健康的, 結果是不生病的人變成了病人。

三是誤 病。 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病等一些慢性病的患者,

需要長期正規治療。 聽了養生講座後, 高血壓、糖尿病不服藥了, 只要每天吃點茄子、綠豆、白蘿蔔就行。 這樣 下去, 好多病人控制得很好的血壓反彈了, 血糖值又升高了, 原先還不用住院呢, 結果住進醫院進行治療。 養生是防病, 不是療病, 各有範疇, 食品與藥品各有功 能, 對一些誇大宣染的養生資訊不辨真偽, 患者輕者是延誤了治療, 重者是加重了病情。 結果是誤病, 誤人。

四是誤術。 不生病、少生病, 這 就是我們養生的目的。 有人說養生有病也不要找醫生了, 是把醫療和養生等同起來。 如果真是養生等同於或者醫療, 哪麼還要那麼多醫生幹嗎­還要哪麼多醫院幹 嗎­在中醫裡邊, 將醫生分為上工、中工、下工, 這三者不能等同。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 未病、欲病和已病這三者的內容也是不同的, 而在一些 養生講座和書籍裡面, 把已病的人當成未病或是欲病的人, 把不同醫生的職責變成同一種職責。 混淆這些中醫固有的概念, 最終影響的是中醫的學術發展。 李約瑟曾 經說過, 在人類各民族中, 中華民族是最具有養生文化的民族。 而在養生的過程中, 要樹立正確的理念, 講究天人合一, 形成因人制宜的養生觀。 而不是在養生的過 程宣稱, 某種食物包治多少種病。 過猶不及, 任何事物都有個度, 有個量, 掌握不好會產生危害。

養生保健設定門檻

記者:一些熱銷的中醫養生書作者, 他們多冠著“養生專家”的頭銜, 這些真真假假假頭銜矇騙公眾。

究竟誰來進行中醫科普­

王琦:中醫科普是個寬泛的概念。 中醫具有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兩方面的屬性。 如果是講養生文化, 講中醫各流派的代表人物, 講中醫的知識, 在這方面做科 普的人員, 首先是有文史哲方面背景和知識。 其次是講述的內容一定要言之有據。 弘揚中醫文化, 所講的內容一定要有出處, 不能沒有依據。 第三是言之有辨。 所講 的內容是有出處, 但這樣的內容對不對, 是精華還是糟粕, 一定要具有一定的辨別能力。 講養生文化, 是從中醫文化的屬性來講, 不要放在中醫醫療範疇內, 這方面 精通文史哲的社科方面的專家都能進行講座。

具體實施養生保健是屬於生物學自然科學的範疇,

它涉及到生理、病理、心理等方面的健康問 題, 不具有醫學知識, 沒有執業醫師資格或國家公共營養師一類的資格不能講這方面的內容。 在北京中醫藥大學, 有博士學歷的畢業生, 一定工作過3年以後才給學 生上課。 中醫科普是面向不確定的大多數, 受眾要按著講敘的方法進行養生, 不是什麼人都能講的。 為什麼養生一定要讓有醫學背景的人來講­首先是做中醫科普一 定要有一個“准入”的門檻, 對從事養生科普的人的資格進行認定, 為什麼養生科普的人一定要有醫學背景, 有行醫資格證書­在我國古代, 醫生分為食醫、疾醫、 瘍醫等。 食醫相當於營養師, 講的是食物與人體健康的關聯。 在中醫裡講“藥食同源”。 現在衛生部先後公佈了兩批藥食同源名單。它們既是食品,也是藥品。每種 藥品都有自身特定的功用,有適用範圍。對一個食物的功效,適用於什麼人,在什麼情況下用,使用多大的量,都是有規定的,不能放大了說。把食物當成藥物的 話,一定按照中醫的基本理論來進行指導,就是中醫裡常講“理、法、方、藥”。

還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如果是你一個人在家話,怎麼吃都 沒問題,這是你個人的事。而你一旦進行公共衛生教育的時候,告訴大家怎樣吃的時候,必須具有某種資格。保健知識是維護大眾健康的,不能因為科普的原因而影 響公眾的健康。從事養生保健,設定門檻,設立准入條件是規範中醫科普必須的。

順其自然,養生不在養

記者:中醫科普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王琦:現在的中醫科普內容,大都是傳播中醫的‘術’,只是具體的保健方法,在傳達中醫的健康觀念上有所缺乏,這些觀念才是中醫精華的東西。所謂‘授之以 魚不如授之以漁’,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大眾不僅掌握了運用中醫養生方法的指導方針,還具備了分辨優劣的判斷力。中醫科普從觀念上進行引導,比簡單地說一 招一式更有意義。

養生科普的內容,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養生無定式,養生如放羊,養生不在補。養生不在同。養生無定式。養生是一個順應自然的過程,揚長補短順勢去做。就像是一個放牧的人趕著一群羊,只有當某一隻羊掉隊了,去趕一趕,整個羊群就上去了。

養生先養心,關鍵在於一個好心態。心情愉快,就是福氣。養生在於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像我年近70,從來沒有想著去刻意地去養生,一個人帶著8個研究 生,看病出門診,還有專案要申請,課題要做,經常是工作到夜裡,什麼時睡著去睡。經常是誤了吃飯的點,但我的這種養生方法沒有效仿意義。

養生不在補。一說養生,好多吃海參、吃冬蟲夏草,結果是滿臉長滿了包。就拿人參來說,只講人參的種種好處,似乎有百利而無一弊。其實,任何藥物包括補藥都是有利有弊的,人參也不例外。它適合於補氣,濕熱和陰虛的人就不適合用,補了以後容易流鼻血。

養生不在同。《九種體質使用手冊》中說了有的人是陽虛體質,有的人陰虛體質,沒有兩個人的體質是相同的,就像是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一樣。適合於別人的養生方法不一定適合於你,但是總會有一種適合於你的一種養生方法。

現在衛生部先後公佈了兩批藥食同源名單。它們既是食品,也是藥品。每種 藥品都有自身特定的功用,有適用範圍。對一個食物的功效,適用於什麼人,在什麼情況下用,使用多大的量,都是有規定的,不能放大了說。把食物當成藥物的 話,一定按照中醫的基本理論來進行指導,就是中醫裡常講“理、法、方、藥”。

還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如果是你一個人在家話,怎麼吃都 沒問題,這是你個人的事。而你一旦進行公共衛生教育的時候,告訴大家怎樣吃的時候,必須具有某種資格。保健知識是維護大眾健康的,不能因為科普的原因而影 響公眾的健康。從事養生保健,設定門檻,設立准入條件是規範中醫科普必須的。

順其自然,養生不在養

記者:中醫科普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王琦:現在的中醫科普內容,大都是傳播中醫的‘術’,只是具體的保健方法,在傳達中醫的健康觀念上有所缺乏,這些觀念才是中醫精華的東西。所謂‘授之以 魚不如授之以漁’,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大眾不僅掌握了運用中醫養生方法的指導方針,還具備了分辨優劣的判斷力。中醫科普從觀念上進行引導,比簡單地說一 招一式更有意義。

養生科普的內容,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養生無定式,養生如放羊,養生不在補。養生不在同。養生無定式。養生是一個順應自然的過程,揚長補短順勢去做。就像是一個放牧的人趕著一群羊,只有當某一隻羊掉隊了,去趕一趕,整個羊群就上去了。

養生先養心,關鍵在於一個好心態。心情愉快,就是福氣。養生在於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像我年近70,從來沒有想著去刻意地去養生,一個人帶著8個研究 生,看病出門診,還有專案要申請,課題要做,經常是工作到夜裡,什麼時睡著去睡。經常是誤了吃飯的點,但我的這種養生方法沒有效仿意義。

養生不在補。一說養生,好多吃海參、吃冬蟲夏草,結果是滿臉長滿了包。就拿人參來說,只講人參的種種好處,似乎有百利而無一弊。其實,任何藥物包括補藥都是有利有弊的,人參也不例外。它適合於補氣,濕熱和陰虛的人就不適合用,補了以後容易流鼻血。

養生不在同。《九種體質使用手冊》中說了有的人是陽虛體質,有的人陰虛體質,沒有兩個人的體質是相同的,就像是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一樣。適合於別人的養生方法不一定適合於你,但是總會有一種適合於你的一種養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