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血小板2

不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遇見過這樣的人就是這種人在受傷之後流血的話, 他的血是很難被止住的。 這種人一般體內的血小板含量都比較低, 而如果人體內的血小板含量過低的話, 會引發其他的一些疾病, 所以需要格外注意血小板低這種狀況, 那麼當血小板的值為二的時候, 應該怎麼辦呢?

血小板減少到2首先, 我們知道正常的血小板數值是一百到三百乘以十的九次方每升, 那麼針對血小板減少到二乘以十的九次方每升, 那麼這個疾病就有出血的風險, 我們一定要引起注意。 正常的血小板有止血的功能, 對於血小板急劇下降的病人, 我們一定要引起注意。 首先要查找血小板減少的原因, 第一, 我們可以做骨髓細胞學的穿刺, 如果發現聚合細胞增多, 而這個成熟的血小板減少, 那麼多考慮是原發性的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這個疾病是需要應用激素來進行治療的, 對於血小板數值太少, 甚至有出血風險的患者, 要給予預約血小板來進行輸注, 預防大出血的發生, 必要的時候可以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封閉抗體治療。

血液受損傷流血時, 發生止血和凝血效應的機制有多種, 但大都與血小板的作用有關係, 歸納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1、收縮血管, 有助於暫時止血

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是通過其釋放的血管收縮物質、血小板粘聚成團堵塞損傷的血管和促進凝血實現的。 血小板能釋放5-羥色胺, 兒茶酚按等血管收縮素, 使受損傷血管不同程度地緊閉, 同時管內血流量減少, 防止血液流失。

巨大血小板

2、形成止血栓, 堵塞血管破裂口

血小板容易粘附和沉積在受損血管所暴露出來的膠原纖維上,

聚集成團,形成止血栓;血栓直接堵塞在血管裂口處, 除了起栓堵作用外, 還可維護血管壁的完整性。

3、血小板的凝血作用

釋放促使血液凝固的物質, 在血管破裂處加速形成凝血塊。

血小板的凝血作用:血小板3因數提供磷脂表面吸附大部分凝血因數, 增加凝血反應速度。

血小板凝血過程

受到損傷的血管或組織處於產生一些因數, 啟動內源性和外源性血凝系統, 在血小板所釋放的不同因數的綜合作用下, 數分鐘內完成了一系列酶促生化連鎖反應, 最終導致血漿內可溶性的纖維蛋白原轉變成不溶性的纖維蛋白。 纖維蛋白原分子量約34萬, 電鏡下觀察數條肽鏈形成螺旋盤曲的四級結構, 整體上看呈團狀。 纖維蛋白則是細長絲狀, 並相互交織成網, 因而把血細胞網羅起來, 形成凍膠狀的血凝塊。

4、釋放抗纖溶因數, 抑制纖溶系統的活動

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在纖溶系統的作用下, 容易降解。 由於血小板含有抗纖溶因數、抑制了纖溶系統的活動,

使形成的血凝塊不至於崩潰。

·5、營養和支持毛細血管內皮

·6、促進血液迴圈

血小板是血液中體積最小的血細胞, 正常人血液中計數為100×10^9/升一300×10^9/升, 占血液體積的0.3%, 婦女在月經期可減少50%~75%, 幼兒含量稍低。 血小板約2/3在末梢血循環中,

l/3在脾臟中, 並在兩者之間相互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