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喝點麵湯有助健康
相傳古時有一個善做麵食的麵館, 不但味道好, 而且拉麵強勁有力, 頗有嚼頭, 食後耐饑持久, 回味無窮, 但是吃面後必須喝湯。 有一壯士, 自恃脾胃好, 只吃面, 偏不喝湯, 店小二尾隨其後, 好言相勸則不從。 此人回家後不久, 腹痛難忍、上下不通、輾轉反側、氣息奄奄、後悔莫及。 這時店小二提著麵湯破門而入, 撬開牙齒, 頃刻, 只聽腸鳴轆轆、胃氣通達, 轉危為安。
用麵湯來搶救重危急症自然是笑談, 但“原湯化原食”一說卻不無道理。 在民間, 吃面喝湯已成習慣, 認為可以幫助消化、助益脾胃、減少積食、提高食欲。 現代觀點分析,
與蒸、炒、炸、燒等烹調方式相比, 熬湯有自身的長處:
1.可把堅硬不易直接消化的成分如骨骼、魚刺作為湯料, 把膠原蛋白等營養煮到湯裡, 供人享用。
2.把溶解于水的營養成分充分地溶解在湯中, 如多種維生素、氨基酸、鹽類及微量元素等, 故菜湯的營養價值一般都很高。
3.適合做食療藥膳, 一些中藥及藥食兩用的東西更適合做湯來發揮藥性, 如當歸、黨參、冬蟲夏草等最適合水煮, 與雞、鴨等煲湯, 可提高其滋補作用。
4.適合年老體弱及病患者調養之用, 菜湯一般容易消化吸收, 不需細細咀嚼, 老人一般消化能力弱,
做湯時綠菜應後下, 且放鹽應在放菜之前, 以保持鮮菜的顏色。 飯前喝湯可以沖淡胃液, 影響消化, 故有萎縮性胃炎、胃酸偏少者不宜飯前多喝或吃湯泡米飯。 由於嘌呤類物質溶于水, 故痛風者不宜多喝香菇湯、瘦肉湯和海鮮湯。